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

贾兰玉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人民医院湖南保靖416500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4年经病理确诊的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UC患者主要表现为浅溃疡(63.8%),病变部位以乙状结肠(56.3%)及直肠(73.8%)为主。CD患者主要表现为非对称节段性黏膜炎症与肠腔狭窄、僵硬(72.2%),病变部位以回盲部(66.7%)为主。经规范治疗,患者出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缺乏长期随访。结论:诊断IBD应规规范化及综合检测,以减少漏诊及误诊。治疗应从患者实际角度出发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较好维持缓解病情的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及创伤的作用。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IBD)由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组成,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其病因未明,病机复杂,易反复,患者不容易及时确诊和得到规范治疗,容易造成误诊、产生并发症,甚至癌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确诊的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收治住院的9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均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标准确诊[1]。其中UC患者80例,CD患者18例。UC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7-74(37.6+8.6)岁,病程1-12(4.2±1.8)年。CD组男11例,女7例,年龄21-63(35.5+10.4)岁,病程1-5(3.3±0.8)年。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如表1。其中UC腹泻69例患者中:<4次便/d者28例(40.6%),4-6次便/d者17例(24.6%),>6次便/d者24(34.8%);CD腹泻14例患者中:<4次便/d者8例(57.1%),4-6次便/d者4例(28.6%),>6次便/d者2例(14.3%)。

1.2方法对所有患者采用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2结果

2.1检查及诊断

2.1.1UC与CD患者行结肠镜及钡灌肠检查:UC患者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纹理粗乱、锯齿状边缘、溃疡糜烂、渗血、分泌脓性物、假息肉及肠管狭窄。其中糜烂充血14例(17.5%),浅溃疡51例(63.8%),黏膜糜烂、溃疡、萎缩、假息肉及肠腔狭窄等多形态者15例(18.8%)。病变范围于乙状结肠45例(56.3%),回肠末端4例(5.0%),上行结肠6例(7.5%),直肠59例(73.8%),结肠全部15例(18.8%)。CD患者表现为非对称节段性黏膜炎症与肠腔狭窄、僵硬者14例(72.2%),呈路石样改变者4例(22.2%),其中5例为手术确诊。病变范围于上行结肠3例(16.7%),直肠4例(22.2%),回盲部12例(66.7%),乙状结肠5例(27.8%),结肠全部3例(16.7%)。

2.1.2病理检查:UC患者中72例行病理检查符合结肠镜诊断;CD患者中9例术后行病理检查确诊。UC病理表现为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黏膜溃疡,有脓肿及增生等情况;CD病理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增宽及淋巴细胞聚集,发生肉芽肿等情况。

2.2治疗及预后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积级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患者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美沙拉嗪(5-ASA)或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5-ASA剂量为:1g/次,3次/d,SASP剂量为:1g/次,4次/d。4周及8周疗效不佳者依患者情况加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及非甾体类抗炎药调整治疗方案。其中3例CD患者存在术后复发,不能耐受激素治疗及糖尿病等情况,采用英夫利西单抗辅以维生素治疗,于第0、2、6周以英夫利西单抗5mg/kg缓慢滴注治疗1次,以诱导缓解,以后每8周一次予5mg/kg维持至46周。UC15例、CD8例患者疑因及或因肠瘘、穿孔、梗阻及癌变倾向等情况采用手术切除病变肠断有所好转,术后7例采用5-ASA或SASP维持治疗,16患者自行出院。所有患者中,确诊后经内科治疗2周内无明显改善8例患者自行出院,1例患者因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严重感染及器官衰竭死亡,其余89例患者出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缺乏长期随访。

3结论

炎症性肠病病因未明,UC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水肿、充血、渗血、糜烂及浅溃疡等病症,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部分累及全结肠。而CD为节段非连续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回盲部多见,炎症常累及管壁全层与淋巴结,造成肠腔狭窄、僵硬、出现裂纹引起肠段粘连及形成腹块、瘘管与肠梗阻为特点[3],在消化道任何位置均可发生,易产生漏诊及误诊。目前对于该IBD的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UC因病变主要位于黏膜浅层,结肠镜与活检具有较高的确诊率。而CD炎症主要侵袭较深肠壁,且非连续非特异性使结肠镜诊断率大大降低,且部分患者为并发症行手术治疗后才得以确诊。活检时亦多部位取材及同部位多钳取,并深压活检钳,以提高诊断率。

对于IBD的治疗,目前临床尚缺少满意的有效措施。其主要采用5-ASA或SASP治疗轻中度IBD病症,可控制及缓解多数患者病情和预防复发。SASP是治疗IBD的常用药物,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含有的磺胺基是引起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患者只能减少药量或停止用药,导致疗效较差[4]。而5-ASA在胃和小肠不能被吸收,到达回肠末及结肠内才被细菌裂解后分裂为有效的两分子5-ASA,并可直接作用于黏膜及下层,改善黏膜炎性反应以促进损伤恢复[5]。其无磺胺吡啶,患者不良反应较少,便于继续治疗,因此5-ASA较SASP疗效更好。但该药包括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主要主要是通过抑制免疫及炎症来缓解病情,且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产生激素依赖或抵抗及骨质疏松骨、骨髓抑制等诸多不良反应,以至不能长期应用而引起复发。近期亦有报道,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副作用小,疗效及患者依从性较好,可长期应用。而对于一些中重度IBD、出现并发症、癌变及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可通过手术改善病情,但因其带来再次创伤,且术后复发率高,对必须手术病例应以简单处理为原则,且术后继续以药物维持减少复发。而对于中重度CD,英夫利西单抗能较快缓解维持患者病情。其通过与CD发病及进展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因子TNF-A发生特异性结合,抑制其生物活性及诱导分泌TNF-A免疫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有效治疗CD的作用。但该药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引起继发感染、迟发性过敏与自身免疫反应及发生恶性肿瘤危险性增加等副作用,使其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再者其昂贵的治疗费用让患者也较难承受。

综上所述,IBD诊断应采用规范化与综合措施才能较好确诊。而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以达到较好维持缓解病情的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及创伤的作用。至于根治、避免复发及更好的结合中医所具有的西医现无法替代的优势,则有待于医学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年,济南)[S].中华消化杂志,2007,27(8):545-550.

[2]曾照秋.美沙拉嗪及柳氮磺砒啶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99-100.

[3]BehmBW,BickstonSJ.Tumornecrosisfactor-alphaantibodyformaintenanceofremissioninCrohn'sdisease[J].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08,23:CD006893.

[4]张素丽.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柳氮磺胺砒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792-793.

[5]袁晓虹.美沙拉嗪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