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治疗失眠45例临床观察

/ 1

桂枝汤治疗失眠45例临床观察

陈连华

肥城市中医医院内一科肥城271600

失眠通常是指入睡困难或持续睡眠障碍,长期失眠可引起患者心悸、健忘、头晕、焦虑、抑郁,精神萎靡等,妨碍社会功能。在中医上称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失眠与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有关,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诊治。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效果明显,笔者临床应用桂枝汤治疗失眠患者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45例患者均为门诊收治,经临床检查明确是以失眠为主证的心脏病患者。其中男21例,女24例;最大年龄者71岁,最小年龄者26岁。

2治疗

2.1方药证见失眠,健忘,体倦乏力,头痛,头晕,恶风寒,鼻鸣,干呕,舌淡苔薄白,脉浮。便用桂枝汤加减,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等,药量随患者体质调整。

2.2服法上药入砂锅,冷水泡30-40分钟,大火烧开,转小火煎15分钟,将药液倒出,约200ml,重新加入冷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煎20分钟,再将药液倒出,约200ml,将两次药液混合,共400ml,分为2份,早晚各服一次,一天一剂,7剂为一疗程。

3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无不良反应;好转:症状明显改善或部分症状消失;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4结果

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定,治愈29人,占64.4%;好转11人,占24.4%;无效5人,占11.1%。

5典型病例

患者,男,40岁,2015年10月上旬初诊。患者近3月以来入睡困难,夜不能眠,夜间烦躁,胸闷,咽干,白昼如常,在外就诊服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汤药未见明显好转。求诊时观察患者,双目发红,精神亢奋,话多好动。询问起因得知,3月前麦收,因怕下雨抢收3日3夜未眠,麦收后失眠至今。舌红少苔,脉浮数。诊断:失眠(阳不入阴,营卫失和)。方选桂枝汤加减,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3枚。3剂,水煎服,日一剂。

2诊:患者眠差明显改善,自诉多梦,前方加生龙骨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后随访得知已

6讨论

本例患者是由于抢收劳累过度引起的,3日3夜的高强度劳动,使得阳气长时间浮游在外,耗散过度,待到麦收结束,需要阳气入里的时候,阳气已无力入里,阳不入阴,故导致长期失眠。《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指出了睡眠-觉醒的机理是卫气定时出入营阴,阴阳交替的过程。此病例为阳气无力入阴,营卫失和,故选用桂枝汤加减。桂枝汤中,桂枝为君,味辛性温热,可以振奋心阳,又能补卫阳之气,起到温煦、固摄、充实的作用,能推动卫阳之气布散在周身内外各个部位。白芍为臣,味酸微苦性微寒,既能补益营阴,又能养血和血,还能能够收敛阳气。生姜味辛辣性温热,与桂枝配伍,可以振奋阳气,推动卫气在体内运行。大枣味甘甜性微温,与白芍配伍,可以补气血,滋营阴。甘草蜜炙后由凉性变为温性,入中焦脾胃,与生姜大枣配伍,可以健脾养胃,化生气血,使气足血旺,周身环流不息。桂枝白芍酸甘化阴,桂枝生姜辛甘化阳,诸药配伍,散收并用,攻补兼施,阴平阳秘,既能通和营卫,又能健脾养胃,滋阴助阳。二诊加用生龙骨,取其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意,进一步将浮游之阳气重敛入阴,使得阴平阳秘,精神乃固。诸药合用,方证相符,故取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桂枝汤之用,条分缕析,阐明精当,诸药环环相扣,幻化无穷,不愧为“群方之首”、“伤寒第一方”,吾等后辈更当静心研究,参其奥妙,悟其精髓,用之临床,祛病除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