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针刺与手法推拿配合治疗急性腰扭伤8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穴位针刺与手法推拿配合治疗急性腰扭伤80例

董庆

董庆

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浙江常山3242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穴位与手法推拿配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病的疗效。方法:取穴针刺后溪、三间穴位,再加手法推拿配合治疗,1日1次。结果:80例中,一次痊愈44例(55.0%),两次痊愈者23例(28.8%),三次痊痛者9例(11.3%),四次、五次痊愈者各2例(分别占2.5%)。治愈率100%。结论:针刺穴位与手法推拿配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病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后溪穴三间穴针刺手法推拿

急性腰扭伤是门诊常见病之一。轻则腰部疼痛不敢俯抑转侧,重则强迫体位,痛苦难忍。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穴位与手法推拿配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病8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80例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42~68岁;病程最长者6天,最短者半小时。能自己行走或持杖就诊者58例,需他人搀扶行走者16例,被他人抬着到门诊或因不能活动出诊治疗者6例。

二、治疗方法

取穴:后溪、三间。患者取坐位(强迫体位者随其原位)。后溪穴消毒后,令患者微握拳,然后根据患者手掌宽度选用3~4寸毫针快速刺入后溪穴皮下,进而缓慢地边捻转是插边进针,使针尖抵达三间穴。得气后稍停片刻,观察病人无晕针现象,再以泻法行针5~10秒钟。此时大部分病人腰痛会明显缓解,不再畏于小幅度腰部活动。可先让病人站起作小幅度摆腰活动。继而由小到大作腰部旋转,侧弯、俯仰及蹲起动作,尤其要注意寻找并反复重复作针前所惧怕的动作或姿势,直到腰部发热、僵硬部位放松为止。最后令病人俯卧床上,在其腰椎棘空间,椎旁及腰骶关节处寻找压痛点,用右手拇指或掌根放在痛点上,先轻轻揉按,继而在病人呼气时以中等力量下压(要嘱病人下压时不要摒气)、吸气时下压停止(但手掌不离开病人肌肤)。如此松、压共3~5次。拔出毫针,针眼棉球压盖。1日1次。

三、结果

80例中,一次痊愈44例(55.0%),两次痊愈者23例(28.8%),三次痊痛者9例(11.3%),四次、五次痊愈者各2例(分别占2.5%)。治愈率100%。

四、典型病例

宋某,男,51岁。因端水盆姿势不当引起腰部急性闪扭伤。当时即站不起,蹲不下,勉强用力则疼痛难忍。只能采取身左斜、左臀部半着凳姿势来减轻疼痛。先后口服8片去痛片毫无效果,上述强迫体位达6小时之久。来院诊治,即先以本法予以针刺,捻转提插,针尖至三间穴,病人即感腰部有松快感,随而强迫体位即解除,能够慢慢站起。后依上述行针法和按压法治疗。2次痊愈。

五、讨论

足太阳之脉夹脊抵腰,督脉贯行腰之正中。急性腰扭伤,病必伤及二脉,使二脉经气运行受阻,气血壅滞不通而作痛。后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督脉相通。同时,后溪所在之手太阳经与足太阳经之间存在着气血传注关系。故针刺后溪穴可通调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之经气,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止痛之目的。手太阳经络于心,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止痛之目的。手太阳经络于心,督脉通入于脑。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故针刺后溪穴还具有调整情志的作用,能减轻疼痛。情志异常,焦躁不安、肌肉紧张会加重疼痛间的恶性循环。三间穴为手阳明经之“输”穴,该经为多气多血之脉,又在大椎处与督脉相通。故针刺三间可调整全身气血的运行。另外,后溪、三间均为“输”穴,输主体重节痛,针刺二穴可治疗因气血阻滞所致的疼痛。总之,采用泻法,一针两穴,共使督脉、足太阳之脉经气通利,气血和调、腰痛得以控制。

在针刺过程中让患者活动腰部并寻找针前所惧怕的动作或姿势,反复重复,目的在于引招、促使已经激发的经气向病所推至。同时,动则气血加快运行,共同使痛处气血畅通,通则不痛。在病人俯卧位时下压痛点,主要是为了平复扭伤的软组织,使其恢复病前状态;同时按压本身就属镇静手法,有利于协助针刺达到治疗目的。呼气时压下、吸气时放松,是因为腰部肌肉在呼气时呈自然松驰状态,容易接受压力而复原;而吸气时则较紧张,与压力相对抗,不利于损伤部位平复。

笔者深感所用针法及手法推拿按压不失为治疗急性腰扭伤值得推广的疗法。更因其费用低且不受设备和条件限制。随时随地均可施行而深受病人欢迎。采用本法治疗,效果与病程长短有重要关系。一般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病程越长所需治疗次数越多。另外,在施行治疗前务要详细检查病人,若有筋膜或肌肉撕裂、骨折、内出血等,禁止施术。

作者简介:董庆,男,1980年10月出生,浙江常山人,医师职称,大学本科,从事临床针灸推拿等康复治疗,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