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运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运用观察

李淑婷李淑珍

李淑婷李淑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第二人民医院外妇科51475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8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产科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即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进行对比与分析,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4.22±12.82)分、(47.29±7.93)分,护理前后本组患者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3.11±11.38)分、(36.29±6.51)分,护理前后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后SDS得分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优质护理产后抑郁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046-02

产后抑郁症为产妇在分娩之后所出现的一种抑郁症状,为产褥期精种综合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引发其产生的因素也非常之多,且较为复杂。在众多因素中,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也不容忽略。人格特征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基础。在孕期以及产褥过程中,内分泌改变是其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心理退化情况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心理学基础[1]。因此,应该积极地开展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8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产科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60),年龄为19~37岁,平均年龄为(29.3±1.8)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9.1±2.2)周;观察组(n=60),平均年龄为18~39岁,平均年龄为(29.7±1.9)岁;孕周为38~40周,平均孕周为(39.4±1.9)周。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n=60)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n=60)主要采用优质护理,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点内容:①产时主要由专门工作人负进行陪护,适当地进行触摸,指导正确用腹压、呼吸训练、运用无痛分娩技巧,亲切与产妇交谈,帮助产妇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缩短产程。待新生儿断脐后,然后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行皮肤早接触以及早吮吸操作[2];②产褥期母婴应同在一个病室内,使其能够很好地接受母乳喂养。教会产妇及其丈夫与家属如何对新生儿进行科学护理。对于产妇出现的一些生理上的症状,例如下腹部出现阵痛以及下腹部出现包块等症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做好健康知识方面的宣教。给予正确的饮食以及卫生等关于“坐月子”方面的健康知识进行宣传与教育[3];③产后性生活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知识宣教。首先,责任护士应对其产妇进行健康状况以及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对家庭内的婴儿护理等方面管理分歧的时候,从现代护理学角度进行正确指导[4]。引导产妇协调好家庭之间的种种人际关系,出院的时候让患者留下电话号码,以方便按时、定时、及时地进行随诊。

1.2.2统计学方法本文中出现的所有数据均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SDS评分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以P<0.05表示由EXCEL软件以及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平均值以x-±s进行表示,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得分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4.22±12.82)分、(47.29±7.93)分,护理前后本组患者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3.11±11.38)分、(36.29±6.51)分,护理前后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后SDS得分存在显著呶统计学差异(P<0.01)。具体结果见下表l所示。

表l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得分比较(分,x-±s)

组别例数(n)护理前护理后

对照组6054.22±12.8247.29±7.93

观察组6053.11±11.3836.29±6.51﹡△

注:与护理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P<0.0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对比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5±5)分,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35±8)分,两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具体见下表2所示。

表2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比较(分,x-±s)

组别自觉症状心理情绪状态躯体生理功能状态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总得分

对照组58±511±319±716±621±8105±5

观察组66±812±522±824±524±3135±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对于产后抑郁症而言,引起该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就是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本研究中对观察组进行了护理干预,且对孕妇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科学地评价。使其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之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倾诉,主要包括对忧虑、烦恼等方面的诉说。针对孕妇诉说,对其采取积极地应对方式,对其进行全程地宣教,并使得产前、产时以及产后护理工作能够很好地承上启下。对其进行紧密地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得产妇能够对妊娠以及产褥期等方面的知识,使其能够有信心以及有能力胜任母亲的角色[5]。

由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4.22±12.82)分、(47.29±7.93)分,护理前后本组患者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分别为(53.11±11.38)分、(36.29±6.51)分,护理前后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后SDS得分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这说明,经过优质的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出现较为明显地转变。而且,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5±5)分,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35±8)分,两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这说明,经过优质护理干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严娟.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9(15):77~78.

[2]尹婧.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1(12).

[3]刘巧儿,曹全荚,苑紫曼,等.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2):273~274.

[4]黄越桂.产科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36).

[5]王惠,万丽娟.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0):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