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糖尿病病人护理

秦多苗睿闵颖王毅利李丹曲晓丽张帆

秦多苗睿闵颖王毅利李丹曲晓丽张帆(辽宁省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大连116021)

【摘要】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和高糖状态。临床上出现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表现。并好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加强对糖尿病人的护理,长期有效的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持病人的健康水平和劳动力,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存率。糖尿病治疗主要是饮食与药物治疗,为使病人有效配合治疗,护士应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护理。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在迅速上升,我国的患病率已达3%,发病人数目已近4000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癌症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目前认为胰岛素相对和绝对不足,不能满足糖代谢的需要,是糖尿病的中心环节。高血糖素不适当的分泌过多,也是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病后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广泛的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导致双目失明、肾功能衰竭、肢端坏疽、心血管病变及脑血管病变等。本病为终身疾病,迄今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防治。因此,应发动社会支持,共同参与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教育、保健计划。避免糖尿病发病;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延缓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倡不吸烟、少饮酒、少吃盐,合理膳食,经常运动,防止肥胖,预防糖尿病。

2003年8月~2005年2月,某科室共收治糖尿病132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继续巩固治疗,年龄36~76岁,平均58岁,男78例,女54例。

1糖尿病的病因

1.1与I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1.1.1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1.1.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

1.1.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1.1.4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1.2II型糖尿病的病因

1.2.1遗传因素和I型糖尿病类似,II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II型糖尿病比I型糖尿病更为明显。

1.2.2肥胖II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II型糖尿病。

1.2.3年龄年龄也是II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II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1.2.4情志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失调,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各种应激:剧烈运动、疼痛、全身麻醉、外伤、寒冷、疲劳等各种应激时,体内对抗胰岛素的各种激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加速糖原分解,血糖升高。药物因素:口服降糖药(尤其磺脲类药)或胰岛素过量,引起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重症糖尿病患者停用胰岛素后,或药物剂量不足,由于高血糖引起高渗性利尿及脱水,血容量减少,刺激肾上腺分泌,而产生反应性高血糖。

1.3妊娠糖尿病的原因

妊娠糖尿病的确切原因同样也不太清楚。但科学家们正在发现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包括:激素异常、遗传基础、肥胖。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2.1多尿

高浓度尿糖带走大量水分,因此排尿次数增多,尿量增多,夜尿增多。

2.2多饮

水分丢失,出现口渴、多饮。

2.3多食

热量丢失,常有饥饿感,进食量明显增加。

2.4体重减轻,伴疲乏无力。

2.5其他症状

反复的皮肤感染,反复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发展迅速的肺结核[1],女性外阴瘙痒,四肢皮肤感觉异常,麻木、针刺、蚁走感,半身出汗或时有大汗,视力下降,性功能障碍,发生餐前饥饿感、心慌、手抖等低血糖症状[2]。许多轻型糖尿病病人发病初期无症状,仅于查体时偶尔发现高血糖或尿糖。

3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3.1心理护理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其实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正确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有感染、手术、重大精神负担时,要及时正确处理。总之,通过心理治疗的配合,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3.2饮食指导

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饭。而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如《黄帝内经》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指出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这与现代医学认识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血糖的高低因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食物的多少和种类密切相关,因而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3.2.1饮食定时定量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高-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体重/日。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kcal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热量。一般来说,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3.2.2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或特殊职业者及其他合并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2.3饮食计算及热量计算

供给机体热能的营养素有3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可供热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热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据其劳动强度将每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占69%、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种成分供给的热能,再按每克脂肪产热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每克产热4千卡换算出供给该病人不同营养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例如:一个体重60kg的中等体力劳动者,正常体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kcal的热量计算,一天总热量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热量来自蛋白质,600kcal来自脂肪。提供这些热量需供给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质,66g脂肪。

我们强调通过饮食控制热量的方法,并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机械地去计算,而应在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后,每隔一段时间或体重有较大幅度改变时计算一下,制订出下一阶段饮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腻的食品,饮食选择既有原则但又要力求多样。

3.2.4膳食调配注重点

限制糖摄入,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等。提供食用纤维素含量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南瓜、山药等。少食油腻煎炸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3.3运动指导

3.3.1作用原理

运动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使轻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受体,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紧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适当的运动也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肌肉保持弹性,同时减轻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

3.3.2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要在相对固定饮食及日常生活前提下辅以运动疗法,安排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宜突然中止,出汗过多时及时适量补水,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对使用胰岛素患者,胰岛素应注射非运动部位,以免吸收过快产生低血糖,对老年人要有监护或随身携带有关姓名疾病资料卡片,防止意外。而糖尿病并发坏疽、严重冠心病、眼底出血、严重糖尿病肾病等不宜运动疗法。

3.3.3运动形式

运动形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习惯以及糖尿病类型、有无并发症酌情选择。如平路快步行走、太极拳、下楼梯、轻微家务劳动等低强度运动,适用于老年糖尿病及妊娠患者;慢跑、上楼梯、擦地板等中等强度的运动,适合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高强度运动,仅适合于轻度糖尿病且无并发症的患者。以餐后1h开始运动为宜,运动前做5~10min的热身运动,运动后要进行5~10min的放松运动或伸展运动,可有效防止运动性低血糖。

4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常规教育方法多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对理论的理解强化,尤其是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更难掌握。因缺乏具体化、个性化指导和有效监督而起不到相应作用。而生活综合干预强化教育结果表明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为患者在家庭进行自我管理,提高遵医行为,控制血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强化教育在控制血糖方面的效果较常规教育效果明显而持久。电话回访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中的有效手段。通过电话咨询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态、康复情况等,实施指导与监控,能及时有效地建立起医患相关信息的沟通渠道。由于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的良好沟通,病人出院后的总体治疗有了有效的监督,有利于长期有效的控制病情。

5小结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如脑卒中、尿毒症等引起的死亡率也随之上升。糖尿病及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及家庭幸福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可见,良好的护理及必要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也是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丽娅.糖尿病护理现状.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4):88.

[2]龚红英,邝瑶佩,周玉静.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心理状态分析及相关护理.医学临床研究,2005,22(6):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