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评价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研究评价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

王柏松

王柏松

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500

【摘要】目的:研究评价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中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对于治疗组患者给予复合固定术治疗,而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中优、良、差和未愈合的人数分别为:30、10、6、4,总有效率为80%,而治疗组中人数分别为:35、15、0、0。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复合固定技术治疗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能够加强骨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值得进行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复合固定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826.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1-073-01

近些年高风险致伤的问题不断增加,使严重的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骨盆骨折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性的骨科创伤。引起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车祸或者高处坠落等,在全身骨折中约占到5%~10%左右,其中不稳定骨盆骨折约占到7%~20%。传统的治疗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例如牵引、石膏固定以及骨盆悬吊等,临床效果不显著,致残率超过50%[1]。尤其是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后出现各种后遗症,例如下肢缩短、步态异常和功能障碍等。因此需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研究评价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试验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中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27.5~67.5岁,平均为(34.2)岁。21例为B1型,19例为B2型,19例为B3型,20例为C1型,11例为C2型,10例为C3型。导致的病因为:60例为车祸导致,11例为高处坠落导致,29例为重物压砸导致。50例为开放性骨盆骨折,12例合并血液循环不稳定,10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9例合并尿道损伤,9例合并膀胱损伤,5例合并直肠损伤,1例合并阴道损伤,4例合并骶丛神经损伤。将所有入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保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均在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如果患者血液循环不稳定提前给予抗休克治疗,对于骨盆闭合的患者先进行胫骨结节牵引,完善术前准备后再进行手术。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内固定术:根据患者的入位情况选取仰卧位或侧卧位,采用从髂腹股沟入路后者在耻骨上方做弧形切口入路,利用钛合金钢板的螺钉进行内固定。对于治疗组患者在内固定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外固定治疗,通过X线透视,在髂前后上棘联线1.5cm处进针,在骨皮质上钻5cm深,选取合适的角度将螺钉拧入,在髂脊的两侧传入2#枚的固定钉,然后将外固定器材安装,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将外支架拧紧。一周后进行功能活动,1个月后进行拄拐训练,3个月后进行逐渐负重练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1.3疗效评价标准

优:患者完全愈合,骨折部位无压痛,叩击无疼痛,骨折线隐约可见,外骨痂为连续梭形,且骨小梁经过骨折线。良:骨折部位存在轻度压痛,叩击隐有疼痛,骨折线模糊,外骨痂连续;差:患者骨折部位有中度压痛,叩击轻微疼痛,骨折线比较明显,有部分连续骨痂;未愈合:患者骨折部位存在重度疼痛,叩击疼痛,骨折线明显,骨痂不连续。总有效率=(优人数+良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采集的数据主要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中优、良、差和未愈合的人数分别为:30、10、6、4,总有效率为80%,而治疗组中人数分别为:35、15、0、0。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高能量导致出现骨盆损伤的患者往往伴随有其他组织脏器的并发症。临床上对于这些患者治疗前首先对伤情进行客观的评价,了解损伤机制,并准确判读病程的转归和预后。在治疗之初要特别重视患者骨盆的稳定性[2]。骨盆稳定性主要是指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力作用于骨盆而不引起明显位移,主要取决于骨骼和韧带之间结构的完整性,骨盆环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后骶髂负重复合体的完整。如果不同的外力作用在骨盆上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骨折。临床上治疗通常采用钢板内固定,但是对骨折部位进行有限的固定并不意味着术后稳定性的恢复[3]。部分学者经过研究发现联合使用外固定,不但可以加强局部固定,还可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软组织和骨折部位的恢复[4]。本文试验中,治疗组患者优、良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和未愈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复合固定法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提高预后,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洪敏,龚维成,郭开今,等.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探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5):529.531.

[2]司卫兵,吴乃庆,稽鹏,等.骨盆骨折H棒双重固定效应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4):251-253.

[3]杜明奎,王秋根,纪方,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的初步报道[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4):420-423.

[4]袁善华,刘丽萍,杨淑玲.内外联合整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