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代富强

勃利县中医院154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按照病种分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例。按照中医辩证法分类,其中包括21例肝气郁结,23例气滞痰瘀、10例心脾两虚、6例阴虚火旺。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60例患者的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35.2岁。在本次研究中全部采取中医辩证法进行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在治疗6个疗程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过6个疗程治疗之后,2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3例;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结论:临床中给予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医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临床分析

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在历经千年历史中已经成为了现代医药研究与开发的主要依据,与西药相比较,中医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降低,具备多组分性,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抗氧化、抗张冠脉、改善微循环以及增加血流量的主要优点,临床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为进一步分析中医在心血管疾病之中的治疗效果,笔者对我院于2014年—2015年所接诊的60例心血管疾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取我院于2014年—2015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种分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例。按照中医辩证法分类,其中包括21例肝气郁结,23例气滞痰瘀、10例心脾两虚、6例阴虚火旺。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60例患者的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35.2岁。对以上资料以数理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

1.2诊断标准

1.2.1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平板运动试验(+)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可见与患者的活动和症状相对应的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

1.2.2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典型临床症状、体征+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可见与患者的活动和症状相对应的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

1.2.3高血压:在未服用降压药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测定血压为收缩压≥149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其他继发因素。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丹参、葛根、川穹、红花、银杏叶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取清水1000ml浸泡重要30min,之后用武火将水煮开,随后用文火煎服10min[2]。一天2次,一次服用350ml,于饭后1h之后服用,以10天为一个疗程,在治疗6个疗程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3]。

1.4疗效判定

(1)治愈: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并且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未见异常或平板运动负荷试验阴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法无任何影响。(2)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得到缓解,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与治疗前有明显的变化,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3)有效: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与治疗前无改变,并且患者在生活之中无法做剧烈的运动。(4)无效:在经过6个疗程治疗之后,患者的不良症状没有发生变化,并且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与治疗前无变化,这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4]。其中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X100%[5]。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计数资料采取X2进行检验。

2、结果

在经过6个疗程治疗之后,2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22例高血压患者中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3例。对以上结果使用数理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

3、结论

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并且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破坏了无数的幸福家庭,现如今,对心血管疾病的探索与研究备受关注,作为中国医学的国粹,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非常多的优点,不仅治疗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少。从祖国医学角度分析,在中医类型中心血管疾病属于心悸,胸闷,郁病的范畴,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情志所伤造成的,主要与肝、脾、心等脏器受累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情况下,如果郁怒不畅,会导致肝失调,并且会由于肝气郁结导致血瘀现象的出现,此外,肝郁可以导致心悸不宁,心烦意燥,或者由于情志不遂导致心脾两虚、耗伤心气、气血不足、失眠多梦、心烦善虑等现象。心血管疾病在发病初期主要是由于气滞出现痰湿血瘀,在根据患者的病情,其治疗方式以利湿行血、镇心安神的治疗为主。对于患者时间比较久的患者,其症状由实转虚,比如辨证为阴虚火旺等,在治疗中需要补血益气,扶正安神[6]。另外,从中医辨证论分析,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主要分为肝气郁结型、阴虚火旺型、气郁化火型、痰浊内阻型,在治疗的时候需采取相应的治疗,这样疗效更佳。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并且有效率为88.3%,因此说明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田晓峰,张继江.浅议心血管疾病及中医治疗[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7:41.

[2]潘成轩.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分析7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4:189.

[3]黄干初.88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临床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07:1826-1827.

[4]李小平.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216-217.

[5]高敏.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病机及他汀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治疗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4,S2:124-125.

[6]姜伟超.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证治特点[J].生物技术世界,2015,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