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利用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相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积累利用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相长

宋国森

◆宋国森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杭州路中学266700

摘要:课改后的课堂教学给师生留有很大的探究空间,教师要适应并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尤其注意合理开发、利用并积累课程资源,以备教学所需。本文主要从如何整合利用教材资源、借助校外资源、利用信息资源、搜集媒体资源、重视人力资源等方面例谈了对课程资源的积累利用,及教师如何从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整合借助搜集利用课程资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许多教师发出同样的感慨:一桶水已远远不能适应课堂教学的需求,应该把更多的水变成“长流水”。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利用方面,要树立不断积累的意识,实现教学相长。

一、对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按空间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实物资源、文字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等。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些资源,学会鉴别开发,并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整合利用,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以备教学所需。

二、如何积累利用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相长

1.整合利用教材资源,提高创新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及配套的光盘、挂图、模型等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利用,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整合创新。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备课时要熟知教材,提炼出知识网络体系,合理筛选、适当补充教学素材。在教具的选用上,要本着教学演示清晰、培养学生能力等原则,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如七年级下册“眼球的结构”,首先让学生通过“照相机”与“眼球”类比整体感知主要“部件”,然后利用眼球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各部分结构名称并推测其功能,再由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眼球结构的剖面图,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归纳“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由整体到局部,由立体到平面,掌握效果较好。其中,“晶状体的调节作用”可以在做完“双凸透镜成像”演示实验后,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晶状体的变化效果会更好。

(2)充分挖掘教材图片信息。新教材叙述性文字明显减少,各种图片、探究活动增多,如果教师忽略或减少了信息的挖掘,会使课堂显得华丽而空洞,而学生收获的知识较少。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中的资料分析,只提供了四幅图片和简要文字说明,如果教师只引导学生分析“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型树”与环境的关系就得出结论,那远不如先引导学生分析四幅图所示的生物的结构特点是如何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再让学生提出大胆的猜想: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能否从生活中举例证明你的观点?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结论。

2.借助校外资源,提高科技意识。教学资源的积累利用上,教师还应放眼校外。校外资源的范围很广,如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动植物园、科技园等。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写调查报告、小论文,了解有关科技信息等,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自然和社会。教师除了参与活动以外,还要对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积累。

3.利用信息资源,培养信息素养。网络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这就要求生物教师提高自身的网络技能,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

(1)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最大优点是直观性强,能解决微观生物学难教难学的问题,能把一些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画面。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特性、播放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动画等,这是其它教具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建立校园网站或网页。生物教师也应该融入信息世界,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发现、掌握、搜集生物学科专业新的研究成果等信息用于教科研工作。除了会通过网络搜集查阅信息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自己学校的生物网站或相关的网页,及时发布信息或跟学生网上交流信息等。

4.搜集媒体资源,拓宽知识视野。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生物学领域内的许多热点、难题或新科研成果已经被各种媒体所采集,或成为某个亮点。由于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学活动,所以教材所设计的某些新研究成果讲解并不详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发动学生从媒体中搜集有关信息。如:搜集造血干细胞、器官移植、克隆技术、生物防治等有关内容,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教师要吸取成功经验用于教学实践,也可订阅《中学生物学教学》等刊物,观看《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

5.重视人力资源,加强合作交流。教师自身是课程实施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因此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非常关键;其次还要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和提高。学生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灵活自主的、探索实践性强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自行建构知识、主动学习的氛围,把学生的发言、交流或搜集的资料及时整理成册,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另外,参观、访问、专家讲座等隐性资源容易被忽视,如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发利用好,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强调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要重视反思与积累,善于把工作中的灵感、体会、困惑等分类记录下来积成知识宝库,便能以教促学、以学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