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改善早产儿喂养状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改善早产儿喂养状况的影响

马妮妮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目的:对将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运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中对其喂养状况改善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提供借鉴。方法:对于我院产科收治的6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在两种护理模式下早产儿喂养状况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口服喂养准备评估及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均明显较高(P<0.05);营养状况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明显较优,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运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中成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口服喂养准备情况及口腔运动功能,促进喂养的顺利进行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应大力推广实施。

【关键词】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喂养状况改善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219-02

早产儿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消化功能,胃肠动力发生障碍,从而增加了喂养困难,若未能得到有效的护理干预,将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并对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我院于2016年开始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所回顾分析临床资料为于2016年7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64例早产儿的病历资料,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中男女性患儿例数比为20:10,平均胎龄(35.17±2.43)周,平均体重(2017.42±104.53)g。观察组中男女性患儿例数比为24:12,平均胎龄(33.73±2.17)周,平均体重(2104.42±134.53)g。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即P<0.05。对患儿实施的护理方案经患儿家属同意同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受其监督,将Apgar评分小于7分的患儿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给予呼吸道护理,并给予营养支持,做好保暖工作,及时输液以纠正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症状等。观察组患儿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1)每次喂养前15min将一无孔无毒橡皮奶嘴放置于患儿嘴里,使其进行吮吸练习,8~10次/d。(2)指导早产儿家属正确的喂养方式,并进行示范以教会,喂养时将患儿头部抬起稍高于脚部,使其处于斜坡卧位;结束喂养后抬高患儿肩部约30°,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免产生乳汁反流或误吸。(3)将母婴接触的重要性并鼓励其增加与患儿相处的时间,强调喂养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家属参与的积极性;指导并鼓励患儿家属每天轻柔抚摸其皮肤表面,使其感受到温暖,同时还可对患儿腹部进行轻轻地按摩,以增强其肠道蠕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改善。(4)为患儿选择适合暖箱并将温度及光线控制在合理范围,尽可能模拟子宫内部环境,保证患儿体温在36.5~37.4℃的范围内,减少不必要的光照,可以遮光毯遮盖;保持室内安静,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时应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噪音。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患儿口服喂养准备情况及口腔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患儿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的睡眠时间、每日体质量增长情况、每日奶量摄入量,其中患儿口服喂养准备情况以早产儿口服喂养准备评估量表(PLOFRA)进行评估,患儿喂养状况与量表得分呈正相关[2]。以NOMAS量表对早产儿经护理干预后口腔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根据患儿口腔运动情况分为运动正常、运动不协调及运动障碍3个等级,评分分别为2分、1分、0分,在运动正常情况下,口腔运动功能好坏与分值高低呈正相关;在运动不协调情况下,口腔运动功能好坏与分值呈负相关[3]。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率(%)、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由卡方值(χ2)、t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为P<0.05时,表明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种护理模式下患儿口服喂养准备情况及口腔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PIOFRA评分分别为(27.73±2.14)分、(24.32±1.47)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明显较高(t=2.69,P=0.04)。观察组34例患儿中口腔运动功能正常、运动不协调分别有31例、3例,无运动障碍出现;对照组30例患儿中口腔运动功能正常、运动不协调及运动障碍者分别为21例、6例、3例,观察组患儿口腔运动功能正常比例明显较高(χ2=4.69,P=0.03)。

2.2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儿营养状况

与对照组相比,在睡眠时间、每日体质量增长及奶量摄入量方面,观察组均明显较高(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较短(P<0.05)。详情见表。

3.讨论

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极易发生呛乳、溢乳与胃食管反流、腹胀及便秘症状,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临床中应结合科学有效护理干预改善其喂养状况[4]。发展性照顾护理将每个患儿看成是独立个体,为患儿创造温馨、舒适的生长环境,以满足个体需要,尽可能将环境中对患儿生长发育不利的干扰因素排除[5]。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儿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通过喂养前给予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可有效促进其口腔运动功能的改善;指导家属为患儿采取正确的喂养体位及喂养方法,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鼓励家属增加患儿皮肤的抚摸以及腹部适度按摩,可有效增强其肠道蠕动;同时结合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增强患儿的安全感,从而促进其消化系统的发育。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观察组口服喂养准备情况及口腔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均明显较优,干预后营养状况显著较好(P<0.05)。

综上所述,将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运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中成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口服喂养准备情况及口腔运动功能,促进喂养的顺利进行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应大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春玲.发展性照顾在我国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4(a01):280-280.

[2]司徒妙琼,李智英,谢巧庆,等.口腔运动干预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03):36-39.

[3]徐颖芬.综合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腹胀胃潴留时间及体质量改善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5):1901-1902.

[4]白东梅,王春芬,白媛.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220-222.

[5]曾琨,骆庆明,范雪金,等.早产儿发展性照顾与传统护理模式的费用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03):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