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策略,全面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多元策略,全面提升

田文生

田文生四川省武胜县烈面中学校638400

【摘要】数学一直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数学学习能帮助高中生掌握运算与抽象思维的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数学的有效性?如何真正提升高中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这成为高中数学老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就将此进行详细的讨论,提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意见,希望能够对高中数学老师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情境;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1-074-01

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课堂是学生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完成“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新课改顺利实施的关键。

一、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特定的课堂范畴,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双向主体,和谐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关键是看教学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教师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程,决定着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结合的方式和强度,影响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教学目标的最终体现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主要是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需要教师与学生默契有效的配合。与有效教学相比,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更难把握。课堂有效教学看的是短时间内的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有效教学偏重于阶段目标,注重教学过程有效性,当然也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数学教育必须照顾到所有人的需求,并使得每个人都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每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删除那些与社会需要相脱节,与数学发展相背离,与实现有效智力活动相冲突的,而恰恰是导致大批数学差生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全面认识数学的同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不仅要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而且要掌握有用的数学。在数学学习中不同的人可以达到不同的水平。数学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求,这就要做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我们以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为千差万别的学生规定了相同的教育目标,编制了相同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的工作也是尽可能地消除学生的差异,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试图让每个学生都达到一样的高度。但是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使得我们必须直面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这种差异当成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开放、弹性的内容,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使每个人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三、高中数学有效课堂影响因素的现状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高中数学必修课程内容较多,再加上它枯涩的语言、冷峻的公式、看上去怪里怪气的符号,大多数人本身对数学就存有一种偏见。这种现象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学生的学习影响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虽然有美好的、强烈的学好数学的愿望,但是他们自身存在的学习行为上的问题阻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实施有效教学就要重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实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关键;学生乐学好学是前提;营造高效课堂是手段;“双向主体,和谐发展”是宗旨。

1.教师观念转变是关键

“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课程改革的成功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成为有效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展现对学生的耐心、诚意、信任、谦虚、希望和鼓励;考虑学生的需要;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肢体语言;重视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的参与和投入等。

(2).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尊重是课堂的基石,而公平公正与尊重常通过班级规则得以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举动,尤其是纪律方面,都可以被认为是公正或者不公正,是否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正视每个学生的才能与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差异,灵活应对。

2.学生乐学好学是前提

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刺激创造,创造获得成果,从而跃上新的台阶,在新的台阶上又萌生新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创造——兴趣”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推动了数学一波又一波的不断前进!而学生爱好数学,以学习数学为乐,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培养数学兴趣,中学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进入中学,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心理,随之会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一状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使其乐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所教的数学课就会产生兴趣,能愉快的接受教师的教诲,按照教师的期待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相应的外部行为,才能由怕学、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增加数学建模内容,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关注学生的兴趣等教学策略,是能够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1998(5).

[2]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