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社区步行道路系统设计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谈老年社区步行道路系统设计问题

吴俐蕊

吴俐蕊

【摘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社区的需求与日俱增。老年人对住区户外活动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步行则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介绍了老年社区的概念及老年社区步行道路现存的主要问题,总结了老年社区步行道路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旨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立足实际需求,创造老龄化的和谐社区。

【关键词】老年社区;老龄化;步行道路系统;步行空间;无障碍设计

一、前言

2010年全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比十年前上升近3%,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中国,大部分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因此老年社区是应对和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关系到老年人“金色夕阳”的终身幸福,也关系到老年人的儿女问题,广而化之,也是关系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室外的活动主要以步行为主,因此老年社区内步行道路系统的科学性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老年社区室外环境的步行道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体能特点、社区的交通状况及附近的景观等因素,使其步行道路系统达到舒适、安全的无障碍绿色步行要求。

二、老年社区的概念

老年社区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成片开发、建设的老年住宅楼栋的集合体,其配置有老年人辅助设施,并应具备一定的城市功能或配套机能。

三、老年社区的步行道路系统现存的主要问题

1.社区内步行道路宽度不合理

社区内的步行道路宽度大多在1米左右,当有两个老年人同时通行或老年人在步行道上使用拐杖、轮椅、小车等辅助器材行走时,道路太窄的话就容易使老年人发生危险。

2.社区内道路的步行路线不合理

由于老年人体力相对不足,平直或弯曲但无富于变化的道路的设计没有从老年人的心理方面考虑,使得老年人在步行时感到身心劳累,这种道路的设计对老年人是不适合的。

3.社区内道路有高差的位置设计不合理

由于老年人的行动力下降,社区内在存有高差地方的处理方式会使老人劳累,比如台阶、陡坡等不平整路线会打乱老年人步伐的节奏,这些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段对老年人是不适合的。

4.社区内道路人车混行不合理

当时规划设计社区的车位数不足,随着车辆日益增加,车位远远满足不了业主的停车需求,导致汽车占用社区道路及步行道路的宽度,迫使老年人借用车行道行走,从而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四、老年社区的步行道路系统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设计适当的步行距离

首先,对老年人体力而言,步行距离是有制约的。步行距离的合理性关键在于人感觉走过的距离,而不是实际路程的距离。在步行道上设置丰富多样的小空间,使行走的实际距离不会一目了然,为老年人步行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反之,平直简单的步行空间,会让老人觉得漫长且无聊。老人们通常并不在意步行距离的实际长度,而是关注从一个目标地点到下一个目标地点的运动过程。恰当的步行距离影响因子包括街道的长度、道路的质量、道路的防护情况和人的心理感受。

其次,步行道路的基本宽度应该以社区里老年人具体的人流情况为依据,但至少应该能够保证两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老年人行走时穿越或两人并行提供方便。总的来说,道路的宽度在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自由行走的前提下,应再留有足够的余地,这是因为老人行走一般时常使用拐杖、轮椅、小车等辅助器材,所以,设计时路面需要有比一般情况下更为宽敞的尺度。一般来说,建议通路宽度应该在1.8米以上。

2.设计合理的步行路线

老年人的运动特征与年轻人具有显著的差异。年轻人的步行往往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一般健康老人的步行则在目的性之余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老年人会在步行之余被周边事物吸引而发生扩散性活动。轮椅老人活动能力较差,需要平缓舒适的通路,忌讳坡度大,转折大的道路。而视力障碍及失智老人则往往在运动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和往复性,运动过程慢,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在设计老年人社区的道路系统中,应该将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加以考虑,综合老年人的体力、视力、心里因素采取包容性的设计策略。

由于老年人体力相对不足,而平直道路又比弯曲道路更易受自然因素影响,所以老年人的步行路线应采用蜿蜒而富于变化的道路,以增加老年人步行的趣味性。考虑到老年人存在视力、记忆力退化以及方向感差的生理情况,步行道应设计为环路且互相连通。在道路转折点和终点等重要位置处,适当放大空间尺度或设置标志物以增加导向性。老年人在沿空间的边缘行走时,既可以体验空间的尺度感,又可以观赏沿途的风景,提升老人步行体验。但在较大的空间时,老人会感到孤寂、和被窥视的焦虑感。当老人行走的距离较大、坡度较大时,我们中途应设置休息区,且座椅的平均距离是15m,这样既可以给老年人创造一个“步行—休憩”的空间体系,供其休息、聊天、观景,以提高老人到达目的地的可能性,又可起到过渡作用,帮助老人渐渐适应空间的转变。

3.步行空间的高差变化

因为老年人的行动力下降,所以他们不喜欢有高差变化的地方,台阶、陡坡等不平整路线会打乱老人步伐的节奏,使老人劳累。老年社区的场地当有高差时,设计时应设置相对平坦的坡道而非台阶,有时老年人的步伐不会因走缓坡而被打乱,甚至坡道在有些时候更为便捷。为了让喜好活动的健康老年人增加其锻炼的机会,设计时可以将曲线形状各异的路面与步行道相连,或在不同的路段设置一定的坡度,增添健身的乐趣。同时为了方便通行,坡度尽量控制在2.5%以内。

4.步行系统的无障碍设计

步行系统的流通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特别在意路面的质地和构成,因为他们很难将注意力从周围环境转移到自己脚下的地面上,所以主要路线和建筑物出入口处,步行道路面应使用如带瑕施的混凝土等不突出的材料。在水泥上砲砖比在沙烁上更加牢固,采用小型鹅卵石的效果较好。另外,应尽量避免地面材料的质地不规则或连接处不规则,以及其他过于显眼的凸出物,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与隆起间隔能有效的减缓进入社区内车辆的速度,不同隆起条的形式。另外,即便在道路上没有设置物理性障碍,而透过路面铺设的变化,如设置心理障碍的方法,提高司机视觉上的敏感度,从而产生有障碍的预感,可起到减速的意义,保证社区内老年人的安全。

5.步行路线与道路系统的综合设计

步行道路的位置和方向应具可识别性。老年社区应保障整个小区步行系统具有完整性和安全性。所以当我们在设计老年社区的步行系统时,将公共设施区域布置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而不占用人行道。出于安全的考虑,老年社区应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人行道系统适当改良,交叉路口处设置安全无障碍设施,提高空间的连续性,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在步行道路系统中,老年人的专用道应相对独立考虑,但又需与正常道路统一设置。道路系统可按等级设计,步行道路应形成环线,最终回到整个社区的主体建筑或主出入口处,为老年人去往同一目的地而提供不同的选择路线和行走难度。

五、结束语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得不以老年人的问题为焦点,关注与解决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将成为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步行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式,良好的步行空间环境有益于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愉悦的户外活动。我们需要从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为老年人营造适合他们的生活环境,使老年人生活的更加温馨和舒适,这也是我们每个设计师不可推卸的社会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郭旭王大春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实施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9

[2]洲联集团养老地产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2

[3]梁娅拿居住区户外环境老年人适应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