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康复疗法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9
/ 1

常规康复疗法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王雅如曾玉宝

(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对比脑卒中康复期间常规康复疗法和运动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运动康复组,对比两组康复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身体运动功能。结果:三个月后的随访结果显示运动康复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脑卒中康复治疗患者接受运动康复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身体平衡功能。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运动康复疗法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214-02

脑卒中后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能够促进肌力恢复,改善活动功能,文中就脑卒中康复期间行常规治疗和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详情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对象共100例平均分为两组,资料收集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常规康复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8±9.6)岁,左侧偏瘫26例、右侧偏瘫24例;运动康复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5±10.2)岁,左侧偏瘫患者27例、右侧偏瘫患者23例。两组对象的性别、年龄、偏瘫情况对比差异P>0.05,可行比较。

1.2康复方法

常规康复组:患者接受针灸康复治疗:选取肩隅穴、臂臑穴、肘髎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合谷穴、风市穴、中渎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进针,直刺,深度为1寸,进针后接电针机,选用连续波。

运动康复组:患者术后初期主要是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进行关节运动,关节运动由近到远,由少到多。被动屈伸上下肢各关节,内收外展,内外旋转,让患者练习手部抓握、并拢等,通过健侧肢体的活动带动患侧肢体的活动,促进患者肌力恢复。之后逐渐协助患者完成患肢主动运动,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让患者用意志支配神经冲动,形成患侧肌肉收缩力,之后进行助力运动,包括翻身、坐位平衡、站立平衡等。运动康复锻炼期间,患者的活动能力仍然很不稳定,为防止出现跌倒等情况,需要为患者进行关节保护,护理人员要从旁进行协调和帮助。除了走步、站立这些运动之外,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锻炼,如上下楼梯、穿衣、洗脸、吃饭等。为了让患者能够掌握运动方法,每个运动动作最好重复5遍以上。合理控制每天运动锻炼的时间,最好在30~60min范围内,防止患者产生疲劳感。护理人员还要教会患者家属如何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方便患者自行调整康复锻炼的时间。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FMA测试法测定患者的运动能力,总分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分数越高表示运动能力越好。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个月后,运动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均好于常规康复组,P<0.05。见表。

3.讨论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和行为能力,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都构成了负担。脑卒中严重损伤了患者得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上运动神经元,形成大脑皮层抑制,患侧肢体无法被神经支配和控制,从而形成运动障碍,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能力。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重点在于重塑患者的损伤大脑,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精干细胞更新、分化功能[1]。

对照组患者行针灸康复治疗,然而这种疗法只是对患侧肢体进行刺激,未能建立患者脑神经与肢体运动的联系,所以康复效果具有明显的局限性[2]。观察组患者同样接受针灸康复,同时进行早期运动康复,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和生活锻炼。研究表明术后48h行早期运动康复锻炼可帮助新的神经通路形成,促进大脑神经功能重建,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并且运动锻炼能够改善患侧肢体的肌力,预防肌肉萎缩等问题,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率。

综上,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后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较常规的针灸康复治疗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金华平.常规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147-148.

[2]赵秋芬.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传统康复治疗联合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