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提问要“五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英语课堂提问要“五有”

魏艳春

山东巨野职业教育中心魏艳春

课堂提问是一种师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技能,它在教学中使用广泛,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课堂提问即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学生作出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

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于:第—,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启发学生的思路,诱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思维。第三,通过课堂提问,对有些同学可以起到鼓励作用,增强师生情感,使他们鼓起学习的兴趣。第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但是长期以来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一些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索,常使提问流于形式。常因忙于教学内容,而忽视或省略课堂提问。当前课堂提问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提问“假问题”现象。提问的内容没有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而是提一些与课堂教学目标无联系的问题,提一些走过场并且浪费时间的无效问题,造成教学不严密。2.突然发问现象。正当学生的思维活动朝着某环节进行时,突然提出与学生思维脱节的问题,进入所谓教学的新环节,使人感觉转入新内容学习时太突然、不流畅,缺少逻辑性。3.提问“不公平”现象。提问优生、尖子生多,提问后进生少,提问前排、中间多,提问后排尤其后排两角落少。4.提问“走过场”。提问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落实教学目标。但一些教师遇到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时,或者学生答错时,就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缺少耐心,一心想着教案中备好的内容要完成,没有考虑让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知识,而是教师自己在表现,存在着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现象。5.提问内容“表层”化。提问多数是“Yes”、“No”之类的一般问题,或者是课文表层理解的识记性问题,缺少深层理解的开放性问题。6.提问方式“单一”化。教师大多采用“教师——整体学生”和“教师——个体学生”的师生问答,较少采用“学生——学生”、“小组——小组”、“学生——教师”的提问形式。7.先点名,后提问。先点名后提问的方式一是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是给被点名学生压力,感到突然袭击,没有思考的时机。8.提问评价过于简单化。这样长此以往,致使学生不积极思考,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形成课堂气氛死板、学生上课不敢主动发言的格局。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加强对提问的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认为提问应做到“五有”。

一、有备

课堂提问要有备而来。《英语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并“能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力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适中、要求不同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语言优势和智能强项,使他们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和增强自信心,亲自感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为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恰当数量的问题。教师“想”好、“问”好是学生“答”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将所提问题分门别类,明确哪些问题是陈述式的,哪些问题是探究式的,哪些问题由学生个别回答,哪些问题安排集体回答,哪些问题由优秀生回答,哪些问题适合学因生回答等。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逐步解决大问题。

此外,提问的难度要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要把问题的难度设置在“学生跳一跳,果子能摘到”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难度要处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这个区域,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英语课堂对学生的提问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渠道之一。克拉伸(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应该保持在i+1的水平上(i=input),即略微高于学习者目前的水平i,通过理解包含i+1的输入,过渡到i+1的水平。若提问过难,则学生无从回答;若提问太易,以致学生不屑回答。

在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在其考虑后让学生作答。在活动中不能只选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提问,而冷落了后进生,使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容易走神;也不能将提问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突然发问,并加以严厉的批评,使得这些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感到难堪。根据课前准备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应该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二、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如果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提问肤浅、平庸,单一、死板、公式化,无发散性且缺乏悬念,无法激起学生的不满足与求知的好奇心。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为使学生对语言和语言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觉的意识,提问问题时要做到有趣。例如,如果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中要兼顾悬念的设置。悬念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力,强化记忆力,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力。好的悬念还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有利于学生展开推测、想象与联想等心理活动,为学生培养自我的置疑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平台。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如在教高中英语教材Amanwhonevergaveup一课时,引入了爱迪生的经典名言:“Genius(天才)isonepercentinspirationandninety-ninepercentperspiration.”学生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就根据实际情况提问:Doyouknowanyproverbinyourdailylife?Ifyouknow,youmaysayinChineseorEnglish,Ok?于是学生一人一句,进行Brain-storming训练。很快学生就说出了几十条名人名言,英汉兼有。随后教师可接着说:“IfyouwanttoknowmoreEnglishproverbs,pleasepaymoreattentiontothethingsinyourdailylife.”接着教师又问:“DoyouknowtheadJustdoit?Wherecanyoufindit?”结果学生们在一位同学的NIKET-Shirt上找到了Justdoit!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收集名言的兴趣。从此在每堂英语课前,总可以看到在黑板的最上方写着一句Englishproverb。学生主动轮流提供,乐于积累,称之为EVERYDAYPROVERB,这样的提问简洁明快,自然贴切,以巧妙的设疑来制造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由疑问到思考,尽快“入戏”,学生参与面大,学习气氛十分热烈,还使得英语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三、有情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所以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态度和蔼热情,让学生有一种被重视、被欣赏的感觉。还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法,对学生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在设计问题的同时,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性评价。要坚持鼓励,给予成功感,对不会回答的学生要耐心提示,即使答错了,也要从发言积极等方面给予鼓励。教师的鼓动更能帮助学生克服因怕回答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而不敢回答问题的自卑心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例如,每当学生回答对一个问题时,教师可使用下列赞扬的语言Youdidagoodjob.Welldone!Goonplease.YourEnglishisincredible.Youarereallytalented.等表扬学生。既使学生没有回答准确,教师也可以说些鼓励性的语言。例如:Youaresobrave.Mayyousucceednexttime.I’mproudofyourcourage;butyoustillneedtoworkhard.Don’tbesorry.I’msureyouwilldobetternexttime.有时学生的回答尽管不够全面、完整,但毕竟是经过一翻思考,哪怕有微小的“亮点”、“闪光点”,教师都要加以肯定和表扬,如果某同学答对了,老师不妨叫学生全体鼓掌,以示鼓励。心理学家证实:“表扬做得好的比惩罚或批评做得不好的更能鼓励学生把学习搞好。”

通过以上赏识、鼓励性的语言及诚恳的态度,就能够使学生消除紧张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思考回答问题。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情感教育,作为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友情及亲情,从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思维环境,让学生乐于开口,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加教学活动。

四、有序

问题的设计要有顺序性和层次感,兼顾好、中、差生,对于一些不愿开口或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多用YesorNo问句、选择疑问句、TrueorFalse判断题形式,并适当给予一点提示;面对中等生,多选择when,what,how,where,who等特殊疑问句,以此鼓励中等生经过独立思考和仔细观察作出回答,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对于反应敏捷并具有丰富知识的学生,可侧重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归纳、推理型问题,不寻求唯一答案,以帮助他们开发思维,发展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在提问问题时,可以先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以增加他们在本堂课上的信心,然后将较难的问题留给中等生和优秀生回答,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

五、有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设计,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难易适中的问题,使问题具有启发性、可操作性、创造性、激趣性。在提问中注意提问的频率,避免出现“满堂问”现象的发生,更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教无定法,教要有法。同样,“问”无定法,“问”要有法,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成功的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画龙点睛之笔。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教师的提问要像一颗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为此,我们要在提问艺术的殿堂里潜心钻研,设计出新型的、具有可发展性的问题,千方百计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起学生求知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