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灌溉及排水管理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水利工程灌溉及排水管理浅谈

任宏超

长禾建设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499

摘要: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说,水利工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不断上升的农业经济发展需求使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想要使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的工作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对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加强研究,使水利工程灌溉及排水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打造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灌溉及排水管理系统。但是当前一个时期,很多问题存在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还需要相关部门对灌溉及排水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完善。文章主要分析探讨了水利工程灌溉及排水管理方法,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溉;排水管理

引言

在农业生产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资源。水利灌溉的高效高质运行能够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建设。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无论在国民经济方面还是在国家安全保障方面,农业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农业经济使水利工程灌溉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水利灌溉资源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水利灌溉的管理,能够使水利灌溉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使水利灌溉设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水利灌溉新建工程加快推动,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

1水利工程灌溉与排水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使人们对水利工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水利工程灌溉及排水工程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水利工程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使农田土壤得到改善,使旱涝灾害得到一定的防治。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地区都存在水资源紧缺的现象,另外我国上世纪的水利工程系统逐渐老化,缺乏成熟完善的配套设施,从而造成整个水利系统具有较低的效率,大大降低了防灾防洪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日益提升的社会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整个水利工程管理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力度,切实保障经济发展和农业建设需求。同时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水作为我国的紧缺资源,极为宝贵。在实施水利灌溉时,要把重心放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上,使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得到充分发挥挖掘;二是,与当地经济、农业、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切实实现统一管理、统筹规划;三是,优化配置灌区水土资源。从全局高度对灌区水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防止发生顾此失彼情况,使水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四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对水利工程灌溉及排水管理,从当地实际出发,对市场经济规律严格遵循,在制定水利工程的相关措施时,要根据水利灌溉工程的实施内容和需求去进行,从而实现最大效率的资源利用,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

2水利工程灌溉技术

2.1地面灌溉法

地面灌溉是最原始的灌溉方法,能够作为一个灌溉方法是否节水的评价标准。灌溉技术要素主要有畦的规格、水的流量等,通过将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可以发挥出一定的节水效果。从我国近年来地面灌溉经验来看,通过使用一些较小的畦,可以达到节水的目的,或者改变传统人工开水渠放水的方式,选择使用闸门孔放水和输水,这样可以避免放水口出现渗漏问题,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2闸灌溉技术

为了适应再农田中水资源流通至农田时出现的沟渠产生的一定消耗,减少浪费所以利用闸灌溉技术。在这个部分的输水管道则采用软塑料制成以及加配配水口零件,并且输水软管也要可以做到紫外线屏蔽效果,对光、水、温度都可以实现控制。配水口的部分则山闸门、压环、闸窗、闸板四个部件组成。这可以说是一个整体系统,其主要是应用于渠灌去区和井灌区连接作用。

2.3滴灌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塑料管将水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之后水从滴头逐步渗透出来,是一种非常精细的水利灌溉方法。滴灌技术在作物需要灌溉才会灌水,从而有效提升了水的利用率,确保对作物进行均匀的灌溉。

2.4微灌

现代农业生产中用到的微灌技术包括: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和涌泉灌等。根据设备工作压力不同分为常压微灌和重力微灌,根据设备铺设方式不同分为地下微灌和地面微灌。微灌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对灌溉用水进行严格控制,是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比一般喷灌节水15%-20%,适用于各种土壤,在干旱缺雨的地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5间歇灌溉技术

这种灌溉技术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大部分施行,但是经过测试其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与可以高达85%,并且减少尾水量达到55%,较少水资源的深层渗透效果65%,而且这种灌溉技术所需要的设备极少,并且成本低廉适用于大部分农田,而且经过研究发现这种灌溉技术对于第一次灌溉的土地或是沙土地的效果更为明显。它主要的操作是利用水压的方式将水推进到农田一定程度上,然后停止工作等到水资源渐渐出现渗透之后再用水压推进使得水前进的方式呈现出波浪形式,可以使得灌溉速度更快,水流动速度快,并且使得土壤内部的孔洞快速闭合,从而实现上面提到的渗透率减少的优势。

2.6膜上灌溉技术

这种灌溉技术是目前我国自主发明的用于地膜农田的灌溉技术。将任何形式的畦田进行地膜覆盖并且在膜上进行输水灌溉。通过作物的放苗孔或者是专业的灌水孔将水资源渗透到膜内实现灌水效果。

3做好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

3.1土料夯实防渗

主要指清除排水渠杂草和淤泥后,将表层土进行翻松,随后在含水量最佳的情况下分层夯实松土。为促进层间的结合,需要刨毛前一层夯实土的表面,一般将夯实层总厚度控制在30~50cm的范围内。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渠床的土壤透水性,不需要进行任何材料的添加,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便捷性,不过具有较差的防渗效果。

3.2三合土防渗

主要是将石灰粉、砂、粘土按照相应的重量比进行拌制形成的,它作为防渗材料效果良好。施工过程中,在均匀拌和3种材料后添加适量的水,然后堆置一段时间,铺筑工作在石灰充分沤熟后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防渗层的厚度控制在25~30cm的范围内,铺筑时逐层施工,直至渠顶,随后将边坡拍打至出浆。

3.3砌石护面防渗

常用的有两种材质,一种是浆砌块石防渗,另一种是干砌石板勾缝防渗。一般将浆砌块石的厚度控制在20~30cm的范围内。干砌石板防渗主要是在石板干砌时预留2cm的缝隙,通过砂浆对缝隙进行填实,从而起到止水的目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具有辽阔的土地面积和众多的人口,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质量水平给粮食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水利灌溉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我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农业经济使水利工程灌溉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水利工程灌溉及排水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提升其施工水平,在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技术的同时,起到防洪抗汛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红.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3:225.

[2]熊洁.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难点与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205.

[3]杨隽丽.水利堤防工程施工中的特点及技术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