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待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自由体位待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饶海英王胜春雷旭红张金利

饶海英王胜春雷旭红张金利(陕西汉中城固县妇幼保健院723000)

【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待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足月产妇,将64例产妇随意分为32例实验组和32例参照组,予以参照组产妇常规仰卧位待产,实验组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待产。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由体位待产可以明显缩短各个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窘迫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足月产妇;自由体位;分娩结局;影响【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33-01

产程体位通常有自由体位、仰卧位、坐位、站立、侧卧位、蹲位等。

而仰卧位是传统体位的代表,但在产程阶段中长时间的仰卧位对盆腔组织血液循环、骨盆活动性及胎先露下降等十分不利[1]。当前,自由体位已经逐渐应用到临床待产中,且受到越来越多的产妇接受。因此,本文就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足月产妇64例采用自由体位待产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于我院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足月初产妇。所有产妇均为阴道分娩。纳入标准:孕周在37周以上者;无母婴并发症或合并症;单胎;骨盆内外测量正常;无感染者;头位、胎心正常。排除进阴道分娩禁忌症者。其中,年龄在22至3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0±0.5)岁,体重在62至87kg之间,平均体重为(73.0±0.52)kg,孕周在37至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0±0.5)周。

将64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产妇在年龄、体重及孕周等方面均无较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均予以两组产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详细、耐心告知产妇产前、分娩过程及应需注意事项,同时针对产妇存在的紧张、恐惧心理出采取针对性沟通,减少产妇因不良情绪和精神刺激导致生理变化的现象。参照组产妇采用传统仰卧位待产,在整个产程中,及时予以产妇营养补给和水分补给,同时严密监测子宫收缩、产程及胎心情况。产程开始后,产妇宫口扩张至近全开时予以膀胱截石位分娩,指导产妇向下屏气增加腹压至接生分娩;助产指导师先向产妇介绍自由体位分娩的优势,让产妇根据自身特征选择合适的体位,第一、第二产程阶段可以借助分娩球、软枕、椅子、把手等工具辅助各种体位待产,以舒适为调整原则。主要体位指导如下:借助分娩球支撑产妇头颈和上肢,以保证体位的舒适性;宫口开3厘米时,则予以下蹲、双手抱膝、身体前倾及附撑等体位,另外,要检查胎头位置情况,确保胎头位置正常,确保胎儿纵轴和产道轴相一致。若胎头位置异常,应基于胎头与产道位置关系,让产妇进行动态自由体位,如散步、频繁更换体位等,以通过重力作用加速胎头顺利下降,在B超、触诊等辅助下明确胎头朝向,然后根据胎头朝向选择合适体位进行交替均匀受力以促使胎头旋转到正常位置;宫口全开时,协助产妇进入产房,并让产妇旋转舒适的自由体位,如蹲坐、站立、半坐半卧等,指导产妇调整呼吸,并严密监测胎心变化和产程发展情况;胎头着冠时予以产妇膀胱截石位,直至接生分娩。

1.3疗效观察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胎儿窘迫发生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等方面情况[2]。

1.4统计学分析通过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3]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2.1实验组与参照组产后24h出血量情况分析实验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为(247.22±25.90)ml,参照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为(297.02±35.67)ml,两组差异显著(x2=3.10,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个产程时间对比实验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个产程时间比较(x±s)

2.3实验组与参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中无胎儿窘迫发生,参照组中出现4例(12.50%)胎儿窘迫,两组差异较大(x2=4.2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过去临床上多以仰卧位为主要待产体位,虽然这种方式方便产科医生观察产妇产程、监测胎心及接产,但长时间仰卧位会使产妇骨盆的活动度受限,而狭窄的骨盆导致胎儿不能借助重力下降,从而会延长产程时间。同时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受到子宫的压迫,致使回心血量下降,形成低血压,严重影响产妇产力,这样的状况下,又极其容易诱发继发性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大出血[4]。另外,母体循环血供缺乏,子宫、胎盘循环不畅,则会引起胎儿窘迫。

自由体位待产[5]可以让产妇具有自行选择舒适体位的权利,通过灵活采用站立、蹲坐、行走、半坐等体位,可以帮助产妇松弛骨盆肌肉,同时可以使阴道适当扩张,从而有利于胎儿下降,缩短产程,避免产后24h出血过多,同时可以避免出现胎儿窘迫的发生。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各个产程时间短于参照组,产后24h出血量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可见,自由体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自由体位待产可以明显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4h出血量,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提高产妇生产有效率。

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陈霞群,张卫社.自由体位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6):14-20.[2]刘辉姐,蓝彩旋.自由体位与传统卧位对分娩影响的对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44-45.[3]吕玉美.自由体位对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4):62-63.[4]恩平,曹小娟.自由体位降低会阴侧切率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31):6937-6938.[5]蒋芳莲.自由舒适型体位待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07):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