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在老年精神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心理治疗在老年精神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

陈铁军

长沙市精神病医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精神病人应用心理治疗服务干预,探究其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寻找更加优质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病科室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与各60名。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的包括认知、行为与催眠等方法的心理治疗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的言语异常状况、性格改变以及病情复发等方面进行记录分析并利用相关评分项来评估应用心理治疗的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他人的沟通和对医生的信任程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出现自残、自杀等危险事件的机会更小。观察组发生言语异常的比重为8.33%,性格改变比重6.67%以及患者的复发病情比重为13.33%,总有效治疗率为93.33%;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治疗率为66.67%,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减少发生危险行为事件以及降低病情复发率等情况,使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等方面的舒适度提高,值得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精神病;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临床效果

精神病(psychosis)是一种心理障碍极为严重的疾病。患者在不良因素的诱导下精神受到强烈刺激,造成自身防御水平降低,行为、情感与智力等方面出现障碍[1]。病患大多属于被动住院,负面抵抗情绪严重,有些甚至出现自杀、自残等危险事件。目前临床大多是利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只能起到延缓疾病进展以及使疾病复发率相应减少[2]。因此,精神病的治疗不应局限于药物层次,心理护理工作的加强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开展,改善患者行为、沟通等能力最终保证患者的安全[3]。本文通过心理干预合并药物应用于老年精神病人的治疗,探究其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病科室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每组个例病情的诊断均参考《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方案》[4]。其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5.5±3.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一的常规药物治疗(利培酮颗粒剂,0.5-4mg/次,每天服药一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病患给予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认知疗法

针对患者惧怕接受外界的情况加以纠正,使病患在对客观事件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另外,从知觉、思维、视觉和感觉等层次使认知水平上升至较正确的判断客观事实的准确性[5]。

1.2.2行为干预

强化病患认识自身病情的能力,消除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并运用行为干预手段纠正改变患者的异常举动。

1.2.3催眠治疗

借助催眠技术,依靠模糊的语言,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障碍,促发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情感饱满。

1.2.4家庭理疗

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家属改变对精神病症的心理与看法,使家庭成员可以更加理解并关爱病患。

1.3临床效果分析

将两组个例的性格改变程度、行为异常记录以及复发病情案例加以对比分析,并且将疗程内患者发生的危险事件以及对外界的接触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将所有数据输入到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运用χ2检验,p<0.05作为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患者满意程度情况

观察组病患对住院环境、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外界的信任度的满意程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患者发生危险事件的情况

观察组患者自残自杀以及其他安全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2

2.3两组病患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行为异常记录、性格改变程度、复发病情案例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治疗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性(p<0.05)。具体结果见表3

3结论

据资料证实,在疾病过程中精神病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累积症状的患病率为80%以上,这和患者病后的不良因素诱导产生的绝望情绪密切相关[6]。精神科治疗的长期实践认为,精神科护理人员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7]。心理干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谈话,其依赖于严谨的技术和正确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然而国内目前应用心理治疗干预在精神疾病的临床工作开展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学界更加重视和培养[8]。另外,由于病人在人群中的特殊性,家庭的关心支持会影响到病人病情的控制和情绪的改善[9],所以护工应对病人和家属均进行合理健康宣教,同时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号召社会加强对病患的关爱程度,延缓患者精神衰竭,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10]。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大于对照组的66.67%,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他人的沟通和对医生的信任程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出现自残、自杀等危险事件的机会更小。因此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合并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减少发生危险行为事件以及降低病情复发率等情况,使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等方面的舒适度提高,值得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焱.将心理治疗根植于精神科临床工作[J].中国保健营养,2014,04(179):1753-1754.

[2]肖泽萍.治疗根植于精神科临床工作中[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4):193-197.

[3]张玉雯.长期住院病人节假日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0,8(192):2466-2467.

[4]张继红.精神科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护理效果研究[J].临床护理,2012,10(35):660-661.

[5]曹迎伟,苏艳红.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科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12,6441(01):70-71.

[6]乔小芬.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477-478.

[7]马红军.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作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12月上期:457.

[8]毕见好.心理治疗根植于精神科临床工作的研究[J].临床诊疗进展,2014,6(6):21-22.

[9]张黎明.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作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4,12(11):107-108.

[10]陈云秀.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开展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78-80.

作者简介:陈铁军长沙市精神病医院中级职称4100041978.12汉族湖南永州人统招本科心理学在精神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