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详略得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让学生作文详略得当

孙海民

孙海民山东省单县莱河镇丁楼初级中学274317

初中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叙述一件事情,描绘一个人物,千万不能平均用力。重要环节,典型事件,最能反映人物个性、最能使人物典型化的部分当然要详写;反之,次要的地方要简单地写,三言两语,点到为止,甚至不写。作文处处详写、平均用力,不分主次像记流水账那样,主题就不鲜明;而处处略写,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又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详略的安排应该服务于表达的需要,这就是常说的“用墨如泼,惜墨如金”。只有详略分明、主次有别,文章的表达才会恰到好处,使人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作文中怎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呢?

一是注意观察,认真体验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虽然初中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在家庭,活动范围很小,生活阅历不深,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动手操作、参加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的作文多是写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令自己难忘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就是很好的作文。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当然知道哪里是高潮、哪里是铺垫,记忆不深刻的、不重要的部分就略写,记忆深刻的、特别是令自己感动的细节就详写。换句话说,学生应该做个有心人,留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细致观察生活,捕捉令自己感动的生活细节。自己对生活做到了心中有数,自然知道事件的孰轻孰重,写起作文来也就能做到详略得当了。如一位学生写自己父亲用三轮车载着自己去医院看病,半路有个坡路,她看到父亲努力蹬车的样子,内心感动,于是在一次作文中记下了这一幕。因为有真情,描写细致,详略得当,作文很成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正是有了丰富的生活,作文才能有丰富的材料,也才能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做到详略得当。

二是围绕中心选材。

一篇作文确定了中心之后,就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如写表现父爱的作文,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可供选择,具体选取哪些材料,就要根据主题需要决定。有个学生选取了父亲给自己看病这件事来表现,又选取其中的几个细节详细描绘,父亲的形象骤然鲜明高大,父爱的主题得以突出。

三是应该学会取舍材料。

仅仅知道详略的好处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做到详略得当、恰如其分。面对众多的材料,必须有所取舍,有用的则用,没用的,再好也要舍弃。有用的材料也要根据其用处的大小决定其详略。对突出中心用处大的,当然要详写;用处不大或者不太大的,就适当略写。如我们学习过的朱自清创作的名篇《背影》一文,父亲那黑布马褂、青色棉袍、肥胖的身躯、蹒跚的脚步、吃力地攀上月台的背影,虽说一点也不潇洒,但读罢却让我们无不为之动容。究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在表现“父与子”这一主题的诸多事情中抓住了特殊背景(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道中落)下的特定时刻(车站惜别),对一位平凡而又本色自然的父亲一系列的动作行为、举止进行详摩细刻,这一特写镜头有力地深化了文章主题。而在此前后的“回忆背影”、“再现背影”等作者则简略交代,匆匆几笔,一带而过,此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直截了当,深化主题。有的学生作文把握不住详略成分,不能根据主题取舍材料,便不能做到详略得当,这是应当注意的。

四是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详细写的地方也不是随心所欲地都写,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无论详写还是略写,都应该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详细写的地方要突出细节、注重渲染与烘托,略写处要注意画龙点睛。清代“志异”小说家蒲松龄的名篇《狼》,读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无不得益于文中前半部分的步步叙写、层层铺垫,“狼”之贪婪、狡猾奸诈,就在“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目以暝,意暇甚”、“已将隧入以供其后”等细节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结尾处的议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则鞭辟入里,警醒世人。再来看梁实秋的佳作《猫的故事》,当你在结尾处读到那只母猫冒着生命危险到前四书房给她的四个儿女喂奶时,在你无处不和作者一同赞叹伟大母爱的同时,你也在为作者所选择的这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这种恰当的表达方式而暗暗喝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经过勤奋刻苦的训练,才能真正掌握这一技巧,也才能真正写好作文。相信经过不懈的写作实践,处处做有心人,每个同学对此都会有自己的体会。这样,写作文做到详略得当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