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桂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桂翠

桂翠

桂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湖北武汉420000)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中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预后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下肢深静脉血栓;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73-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率约45.9%[1],若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患者会出现肢体疼痛、肿胀,低热、浅表静脉扩张等症状,而在血栓脱落后,可能导致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DVT,尽早地进行护理干预,预防其发生。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治疗效果[2]。本文主要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8例,女32例,年龄56~76岁,平均(62.63±5.43)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经CT检查或MRI临床诊断为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肢体活动障碍。排除标准:无肝肾以及其他脏器疾病。随机选取50例作为观察组,另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伴发疾病及既往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定期为患者翻身、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及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等。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患者DVT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对有DVT风险的患者制订护理计划表,详细记录患者实际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比较并通知医师。(2)体位护理。抬高患肢,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下肢DVT形成。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不可长时间保持相同体位,以免压迫血管,造成血液瘀滞。(3)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及实际情况为患者制订饮食方案[3],对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鼻饲及肠内营养。(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完善静脉给药操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渐进行穿刺,尽量避免在患者双下肢进行穿刺输液和取血,以免血管内膜损伤和影响血液流速而导致DVT的形成。(5)物理方法。指导患者使用弹力袜,弹力袜各方向的弹力能够压迫静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在使用时需要保持合适的松紧度。弹力袜穿着时应注意观察患者肢体末端循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应用气压治疗手段[4]。(6)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化验结果对DVT的高危人群应用抗凝药物,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常症状,每天更换注射部位,保护皮肤。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病情危重,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这些患者长期卧床或者缺乏运动,很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延长了患者治疗时间及预后。因此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静脉血栓进行早诊断、早预防、早干预尤为必要。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基于循证基础的、相互关联的干预措施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护理方案。此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集束化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评估患者DVT的可能性,提前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体位指导、营养支持、物理方法、药物治疗等方式预防或者及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止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萍[6]研究指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与此次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应用在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中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预后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利中,董玲婉,朱靖,刘莹莹,周元林,鲁敏晔.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034-2036.

[2]范天伦,符川,李娇红,周菲.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10):1719-1720.

[3]戴晓蓉,魏青,王浩,代玲,刘建平,孟丽红,柏江艳,王美红,张瑞,刘军梅,段晓宁,胡嘉云.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6,24(01):70-74+83.

[4]程道荷.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