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陈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陈羲

陈羲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就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个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高血压性心脏病;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方法

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范围在55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22±3.45)岁,病程区间为1.5年至12年,平均病程为(4.27±1.67)年;观察组患者的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范围在53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3.87±3.85)岁,病程区间为1年至10年,平均病程为(4.83±1.45)年。在研究开始前,已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并签署了同意书。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发现其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做好患者的饮食计划等。而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内容: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用关怀、鼓励、开导等方式,促使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进一步认识掌握自身疾病的病因、危害及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等,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及时给予正确答复,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如若发现患者存在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这样难免会对药物产生依赖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正确引导患者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指导患者禁烟限酒、低盐饮食、慢饮慢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每日保证饮水量不低于1500mL,定时为患者测量血压,并正确指导其遵医嘱予利尿、降压及解痉等药物,身体肥胖者进行控制体重。

(3)观察指标

在护理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变化,观察患者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评分,SDS≥53则为抑郁,SAS≥50分为焦虑,心理严重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

(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经过检验后,数据的P值在0.05以内,则说明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

观察组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

观察组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指的是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脏疾病,患者会长期处于血压增高状态,从而增加左心室的负荷,导致心室肥厚,引发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咳嗽等,此病会逐渐损害患者的左心功能,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病程较长,其很容易产生多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轻生问题,因此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端正自己的态度,促使其身心处于良好状态,进一步促进了其社交行为,提高了其身体素质,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因此,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全面了解疾病知识,正确的看待病症,增强治疗信心,保证治疗效果;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给予患者最大的关爱和指导,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稳定及向上的心态,从根本上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在其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提升治疗效果,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巧灵,危糽娟,李静,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J].中华临

床医学研究杂志,2017,12(3):345.

[2]田立红,刘夏田.骨科患者术前焦虑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25(6):359-360.

[3]郭克峰,吴群如.综合医院门诊冠心病患者精神卫生现状及心理干预的效果[J].心血管庥复医学杂志,2017,17(1):42-45.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39(1):3-21.

[5]李爱国,赵连友.心理社会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互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17,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