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杜文华

杜文华

(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内分泌病房114007)

【摘要】收集科室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如抗生素配置过早、配置药物的溶媒选择不正确、忽视了药物配伍禁忌、不能正确执行无菌操作等。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加强护理操作中重点环节的管理,同时加强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能力培训,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防范措施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35-02

近年来,由于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特别是新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用药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医患各界的普遍关注。因静脉注射药物选择溶解或溶媒不当、溶解方法不妥、选择液体不当以及同瓶输液中添加药物种类过多、中西药随意混合、输液管中的药物配伍、输液速度的选择、护理操作不当等常见问题,会导致药液变混、变色、出现结晶等现象,因此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结合近几年临床用药的经验,对临床输液药物的安全问题浅谈几点体会

1.原因分析

1.1抗生素连续注射,药物配置过早

个别护士为了及早完成本班次工作,过早地将抗生素类药加入输液瓶中,而且间隔液体滴速太慢,配置好的药液未及时更换,导致药物放置过久,发生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药物常温下溶解后2小时效价降至90%以下。

1.2护士缺乏相关用药知识,配置药物选择溶媒不正确有些药物的溶媒只能选择5﹪葡萄糖溶液,如果医生未认真阅读说明书,护士对该药缺乏了解,盲目执行医嘱,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则会出现白色絮状物。

1.3多种药物合用时注意配伍禁忌在为患者静脉输液时,多种药物联合静脉滴注或多组药物连续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法是比较普遍的。所使用的药物在配伍使用或连续静脉滴注时,在输液瓶或输液器中,既可能发生肉眼可见的理化配伍禁忌,如混浊、变色、沉淀等,也可能发生肉眼看不见的生理性配伍禁忌,如不良反应增多、毒性增强等。配伍禁忌的发生,既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也易引起医疗纠纷。

1.3.1某些药物与某种液体混合可出现变色、混浊或沉淀:如洋托拉唑加入葡萄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可出现混浊或变色;头孢哌酮钠与复方氯化钠可产生白色沉淀;在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时,通过莫菲管加入氨溴索,输液管中的药物全部变为乳白色,因此若由莫菲管加入氨溴索,则加入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

1.3.2中成药制剂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目前临床上中成药制剂应用范围广泛,中西药物联合输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因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即使无明显外观变化,也不能排除其他影响。中西药物间的配伍变化受pH值、温度、时间的影响。配伍后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毒性增强、微粒数剧增、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等药理、理化性配伍禁忌。因此,对组与组之间有配伍禁忌的输液,应合理安排输注,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联用时,必须分成两组输注,而且两种药物衔接时应进行冲管处理。

1.4输液速度的选择为保证药物疗效,一般要求在患者耐受的前提下输液速度要适宜,但对于特殊的药品和特殊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和老年患者,输液速度必须放慢。有些药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滴完,如20%甘露醇应在30min内滴完,才能够发挥最大疗效,泮托拉唑100ml静脉滴注时间要求在15~30min内滴完。

1.5操作因素

无菌操作是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输液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护士配制静脉输液添加药物时,注射器反复使用、内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及操作人员的手带入微粒细菌微生物、尘埃等都易造成污染。

2护理对策

2.1护理人员改变服务观念:从单纯地执行医嘱的功能制护理切实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从患者出发,重视药物配伍对患者的影响。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查对制度,规范护理操作,从而减少不溶性微粒污染。

2.2加强药物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药物说明书的学习。将常用药物说明书汇集成册,并不断添加新药说明书,方便护理人员的查找、学习。

2.3加强输液操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临床护理人员在配制输液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药一针,以减少不溶性微粒污染。护士在配置药液前应仔细查对,药物配好后,由另外一组护士再次查对。在临床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给患者配药前、后应加强观察,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引起输液反应。

3.小结

静脉输液已成为医疗工作中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输液安全往往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护士在输液工作中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及监测,注重环节,细节管理,运用完整的护理用药程序[2]完成对患者的安全用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涛,龙小丽,胡雪慧,静脉输液至院内感染的预防。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26-27.

[2]朱玲玲,药物护理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7):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