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张海漾

张海漾铁岭市体育学校112000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和谐合作的教育过程。本文以教育心理学几个基本观点为指导,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分析教学方法、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学生及教师需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科学认识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兴趣培养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现代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是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1.兴趣培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同人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平时对某种学科的兴趣,往往与任课老师的态度有关。“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应重视感情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心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信心百倍地迎接学习任务。

1.1情感酝酿。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对教材加工提炼,达到烂熟于心、运用自如的程度,而且要认真研究教材的情感色彩与表达方式,考虑课堂的感情气氛,分析自己和学生的准备状况,预料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现象。要调动学生的能量,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关爱,充满热情,以心换心,以情激情,这样课堂教学活动就会成为师生间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1.2进入角色。教学是一门艺术,走进课堂要面带笑容,亲切自然,满怀信心,给学生留下“暖色”的印象,这样会使学生心情开朗,满心喜悦地准备学好新课。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的情绪是良好的,情感是积极的,基调是暖色的,课堂气氛就容易和谐,师生关系就容易融洽,教师就自然而然地拉开了课堂教学情感的序幕。

1.3情感表达。通过语言、表情、手势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必须富有情感性和感染力。教学语言表达情感就是要做到亲切和蔼、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富有节奏。亲切和蔼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可亲,达到心理相容;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使讲解具有直观性;幽默风趣和富有节奏的教学语言,学生听起来愉快轻松,津津有味。

1.4情感调控。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学会酝酿情感、进入角色、情感表达,还要学会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水平的发挥和学生情绪的好坏。如果教师的情绪不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以至于使学生惴惴不安,无法专心听课。为此教师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力求做到:高兴时不得意忘形,悲伤时不垂头丧气;控制无益的激动,调节消极的情绪,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欢快的情绪进行教学。

1.5以情引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积极的教学情趣、精湛的教学技艺去诱发、强化、稳定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科学指导分析教学方法

2.1讲授法。有效的讲解是老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老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听什么,这对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的讲解非常必要;但是,与此同时,老师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想讲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增进沟通,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2.2提问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情境下,按顺序轮流回答问题确实存在弊病,但是不能以偏概全,这样也有其优越性的一面。循环轮流提问能给每个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可造就一个良好的整体成就感和优越感。并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回答问题,每一次实践都能得到教师的反馈,这比集中听取别人的回答更重要。此外,轮回循环意味着教师并不偏心。

2.3讨论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具体内容的特点,适当选择讨论法进行教学,可以消减学生思维的惰性,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为目标,通过分析、选择、筛选,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想空间,使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思考学,从而以“课上”推动“课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正确看待自己的学生

有人说:“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里。”教师如果把学生当成了烦恼,那一定是自己的“学生观”出了问题。一节课45分钟,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至多可以保持20分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安排时,要注意学生的这个具体情况。课堂上多提醒学生,尽力减少跟学生的“损耗”,无论是讲授,还是讨论,都要使学生能够接受,能够配合得起来。这种配合越默契,效果越好,效率也会越高。

4.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师者,其真正内涵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老师要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位历史教师厚积薄发的故事,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熟悉教材,还要博览群书,这样在课堂上方可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教师应不断学习、思索、更新,只有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胸有成竹,才会有敏捷的职业思维,才能使课堂活泼轻松、语言妙趣横生,“磨盘千转,不离轴心”。

结束语:正确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能够为课堂教学工作带来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周玲,李晓东,张国伟.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8(11).

【4】巴荷夏,刘少兵.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0(9).

【5】史丹萍.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