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12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12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杨宇

广西省北流市中医医院脾胃科537400

【摘要】目的分析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80%)对比,观察组(96.67%)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0863,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穴位贴敷;温经姜疗;联合治疗

我国中医将慢性胃炎归为“胃脘痛”的范畴,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通常和过服寒凉之品、久病不愈、劳倦内伤、素体脾胃虚弱相关[1]。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隐痛,饥而痛增,得热痛减,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低下[2-3]。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随着我国中医研究不断深入,中医疗法在该疾病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主要针对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纳入标准:①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且与中医脾胃虚寒型证候高度符合;②治疗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②严重脏腑功能不全;③近2周内采用抗生素、铋剂以及抑酸剂治疗;④依从性低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2.15±2.28)岁,共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2.89±2.35)岁,共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10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237生产厂家: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加入40mg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166生产厂家: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

观察组:(1)穴位贴敷:取吴朱萸20g,干姜10g,桂枝15g,白芍20g,黄芪30g打成粉末备用,取两组穴位,第一组为大椎、双天枢、双脾俞、双三阴交、关元以及中脘穴,第二组为双足三里、气海、下脘、上脘、双胃俞以及双膈俞。以单双日为依据,行交替性穴位贴敷治疗;药粉采用2ml黄酒调、鲜榨生姜汁制成为泥状,在一次性敷贴中央放置,然后在相应穴位上固定;将每次穴位贴敷时间控制在4h-6h之间,于每天上午治疗1次,1个疗程为7d,连续治疗2个疗程。(2)温经姜疗:指导患者采用俯卧位接受治疗,背部完全裸露,同时做好保暖措施,将局部皮肤清洁干净,甘油从大椎开始涂抹,一直到骶尾部;将脱脂薄纱布(60×75cm)覆盖在患者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区域均采用鲜姜绒覆盖;艾绒点燃,连续燃烧3次,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是否有皮肤灼痛感出现;完成灸疗后,姜绒采用纱布覆盖,将患者背部用被子覆盖10min,然后再将姜绒和包裹住姜绒的纱布一起卷成筒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腹部露出,局部皮肤清洁,并采用甘油润滑,在剑突到耻骨联合位置平铺筒状姜绒,纱布打开,沿着脾经、两侧胃经以及任脉将温姜汁40ml淋上,促使姜绒湿润;灸后患者皮肤潮红,感觉腹部以及背部温暖,每周行1次治疗,1个疗程为7d,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胃脘痛等临床症状均未得到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以下,则为无效;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69%,则为有效;症状完全消失,症候积分减少70%及以上,则为显效[4]。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录入到统计软件SPSS20.0中,均行χ2检验,检验水准以α=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80%)对比,观察组(96.67%)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我国中医认为,人体胃、脾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胃主降浊,脾主升清,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的治疗方式[5]。结果显示,与对照组(80%)对比,观察组(96.67%)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治疗方式的效果理想。究其原因,穴位贴敷法在临床上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本研究通过对大椎、双天枢、双脾俞、双三阴交、关元、中脘穴、双足三里、气海、下脘、上脘、双胃俞以及双膈俞等穴位行穴位贴敷治疗,具有滋阴养血、健脾益气、升清降浊、益气温阳、和胃止痛等诸多功效。其次,生姜中含有芳香和辛辣气味的挥发油,能促使血液循环加快,对胃液分泌进行促进,具有健胃消食功效,能明显改善胃痛、胃寒、四肢麻木、手脚冰凉等症状。艾叶具有燥湿祛风、去寒逐冷等功效,通过对患者行温经姜疗,具有健脾和胃止痛、调节脏腑、温通气血以及温通督脉等诸多功效。

综上所述,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参考文献:

[1]黄沂,陈柘芸,宁余音,等.壮药走罐配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6,31(17):24-26.

[2]刘永芳,于红.隔温阳益气饼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8,40(5):598-600.

[3]徐倩,熊振芳,周琼,等.中医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32):4051-4053.

[4]张萍,黎军.小周天火龙灸联合脾虚贴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8):626.

[5]甘谱琴,王亚瑜,潘琦,等.脾胃培元散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胃脘痛35例疗效及护理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7):1412-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