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胎儿窘迫的关系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妊娠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胎儿窘迫的关系的研究

黄素华

湖南省资兴市中医医院423401

【摘要】目的对妊娠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胎儿窘迫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分娩的81例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分娩的81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观察组依照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分组,比较不同总胆汁酸浓度下胎儿窘迫发生率。结果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血清总胆汁酸轻度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高度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孕妇的胎儿窘迫发生率相对较高,妊娠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胎儿窘迫之间呈正相关,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上升则胎儿窘迫发生率上升。

【关键词】妊娠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胎儿窘迫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是一种仅发生于妊娠期的疾病,在妊娠终止后即可消退。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妊娠中晚期出现全身瘙痒症状,夜间较为严重,但无特异性皮疹、叩击痛或压痛感,有皮肤抓痕,少数可出现皮肤黄疸。大多数研究表明[1],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是导致胎儿窘迫的重要因素,甚至会造成死胎,对新生儿及产妇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水平增高,本文对妊娠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胎儿窘迫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分娩的81例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分娩的81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照组中,年龄最大孕妇36岁,年龄最小孕妇22岁,平均年龄为(27.98±2.33)岁;孕周为34-41周,平均孕周为(37.87±1.24)周;经产妇43例,初产妇38例。观察组中,年龄最大孕妇37岁,年龄最小孕妇21岁,平均年龄为(27.75±2.47)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孕周为(37.68±1.33)周;经产妇44例,初产妇37例。观察组依照血清总胆汁浓度分为轻度组23例,中度组27例,重度组3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在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轻、中、重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空腹情况下,抽取两组孕妇的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对两组孕妇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进行测定。轻度血清总胆汁酸的区间为10-25μmol/L,中度血清总胆汁酸的区间为26-39μmol/L,重度血清总胆汁酸水平≥40μmol/L。

1.3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观察指标:对两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血清总胆汁酸浓度进行观察,并对胎儿窘迫发生率与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的进行分析。

胎儿窘迫诊断标准[2]:胎动减少,分娩中羊水胎粪污染,伴胎儿心率异常(心率持续低于每分钟110次,或持续高于每分钟160次)。经彩超检查,脐动脉血流分析S/D水平≥3,非应激试验指标基线变异小于或等于5bpm,胎儿心率晚期减速或有重度变异减速。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及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比较

观察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为(39.31±6.24)μmol/L,对照组血清总胆汁酸浓度为(10.76±2.17)μmol/L,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76.54%;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1.1%,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观察组中轻、中、重度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患者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血清总胆汁酸重度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中度组(P=0.041<0.05),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37<0.05),差异显著;说明随着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率上升,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具体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大多数国内外医疗专家和学者均致力于研究妊娠期胆汁淤积症,但尚未明确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经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可能造成的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的因素[3]。一是基因因素。以基因为基础研究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得到广泛关注,也得出一些颇有建树的研究结果和理论。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是广受关注的研究基因,是存在于第六号染色体上的高度多态性基因群,可控制同种之间的排斥反应,可能是导致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组织中某蛋白表达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此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也是可能导致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二是免疫因素。细胞免疫因素:辅助性的T淋巴细胞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胎盘上的表达与不良妊娠结局可能存在较大关系。体液免疫因素: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中封闭抗体的降低将导致其保护作用减弱,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也可能是导致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发病的原因。三是激素因素。激素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口服避孕药、经期饮酒也可能导致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发病。此外,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还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对胎儿造成的危害性相对较大,极易引发胎儿早产、低体重、胎儿宫内窘迫,甚至造成新生儿窒息,导致新生儿死亡。孕妇一旦出现皮肤瘙痒,则应在第一时间内接受检查。在妊娠中晚期,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体内的胆汁酸代谢不正常,当其代谢出现紊乱,母体则出现胆汁淤积的情况。妊娠期母体胆汁淤积则极易导致胎盘绒毛量减少,血管间隙明显扩张,导致胎盘的蜕膜细胞及部分血管出现萎缩症状,单位时间内绒毛间隙的母体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胎儿缺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率上升,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4],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孕妇体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率则大大增加。但现阶段临床上仍无治疗妊娠期胆汁淤积症的特效药物,目前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中药茵陈、川芎、姜黄。为预防产后出血,可在产前为孕妇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当孕妇发现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增高时要严密观察胎动,出现黄疸,或胎儿出现缺氧症状时,应及早住院接受治疗。必要情况下,可提前结束分娩。

总而言之,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孕妇的胎儿窘迫发生率相对较高,妊娠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胎儿窘迫之间呈正相关,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上升则胎儿窘迫发生率上升。

参考文献:

[1]王之萍,杜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血清胆汁酸、ALT、AST水平变化及对围生儿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2):48-49.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M].人民卫生,2013.118-120.

[3]陈哲,易村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清胆汁酸对围产儿的危害[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20(1):91-92.

[4]刘建国,徐珊珊,蒋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CG、TBA水平与围生儿预后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