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诱思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谈诱思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杨志国

杨志国(南阳市八中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新课程中如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诱思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关键词】诱思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主动学习;导学案

1.诱思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具有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摸索过程中,生物组教师认真学习,进行讨论与反思。在讨论和反思过程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必须打破“教学就是教课本”的观念,树立“大教学”的教学观,树立“课堂教学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根本,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的理念,教学课程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要把原先的“教学生学会”变成“教学生会学”,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全组教师达成共识,即以优秀导学案设计为载体,逐步构建符合现代教、学策略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诱思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教师提供导学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即问题导学阶段)——教师依据学生在导学案指导下的自学过程中发现和生成的新问题为议题,让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逐一讨论,达成共识,老师点评,使知识上升到理论规律层面。(即合作探究阶段)----完成随堂训练题,对本节课的知识通过题进行巩固拓展,老师巡视督查,提醒纠正不良习惯和做法,(即达标检测阶段)。

2.诱思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2.1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要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具有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能力。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转变,为尝试进行新型的导学案设计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同时,教师在精心设计“导学案”过程中,也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3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还是在教育的过程上,都把发挥人的主体性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教育者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诱思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3.1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导学案;导学案设计的好坏是该教学模式实施成功的关键,导学案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和围绕生物课程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应该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思、自练的空间。同时还应突出生物课程的特点,直观地展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导学案的内容是学生思考的载体,应该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导学案不仅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知道什么,还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目前导学案所设置的栏目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预习导学、习题巩固、我的问题等。导学案设计具体的技术细节内容研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1将原本“先教后学”的教案转变为“先学后教”的导学案,变一人的“讲堂”为全班学生的“学堂”,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1.2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因为学生实际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很难照顾到全体同学。现行的班级管理中,不同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往往处于不同的认知层次。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3.1.3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在预习导学案的时候,能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其产生一种探究的强烈欲望。

3.1.4导学案预习导学部分的量安排在(10—15)分钟完成为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注意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突出学科章节的主干知识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教师要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导学案之潜力,在“导”字上下功夫,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3.1.5教师认真检查学生预习导学案的情况,确定课堂讲授的内容和方式。做到学生已经清楚的一定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学生自学讨论难以完成和掌握的内容是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教师在讲授时侧重方法的指导,提高讲授的有效性。如氨基酸概念的讲授教学流程设计如下:①给出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的分子结构简式;②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氨基酸中存在的相同基团;③找出这些氨基酸结构的相同部分;④得出氨基酸分子结构简式特点是“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⑤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⑥进一步分析甘氨酸和精氨酸的分子结构:谷氨酸有2个羧基,精氨酸有3个氨基;⑦修正上述结构特点,得出最后结论:“每个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且连在同1个碳原子上”。

3.1.4正导学案;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预习和教师讲授,对原有经验和新课学习产生的疑问已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通过学生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1.5习题巩固;依据目标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做到对知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丰富、改造和提升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用课堂10---15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课堂检测,教师可以随机抽改,也可以采用学生互批等多种反馈形式。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很快就掌握清楚,学生通过随堂练习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3.1.6我的问题;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差异化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切合自己实际的发展。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预习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教师的讲授是针对全班学生的共性设计的,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我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的。课堂上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疑问,通过对不同学生问题的解答,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实现大班级教学下的学生差异化教育。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是教师想不到的,这样的问题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融汇并当堂交流了学生探究的智慧,也践行了教学的民主意识。

3.1.7师生共同总结;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已经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但这些知识还是零散的、无序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综述性总结,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如光合作用一节课的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如下总结形式:有用光合作用过程图总结的、有用概念图总结的、有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总结的、还有的学生通过绘制叶绿体模式图进行总结等。课后的检测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诱思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衔接,实现教学的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诱思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让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和手段都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进行,使学生处于愿学、会学、能学的状态,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以上是笔者在生物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中的初浅认识,敬请指正。

收稿日期: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