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疟疾历史与现代疟疾发病探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丽江市疟疾历史与现代疟疾发病探讨分析

张福新杨焕杨文艳和建云和宏均杨守本金德良杨世松

张福新杨焕杨文艳和建云和宏均杨守本金德良杨世松曾忠林甘玉诊

(丽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74100)

【中图分类号】R5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184-02

【摘要】目的分析丽江市疟疾流行发病的空间、时间、人群分布规律,为目前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根据全市疟疾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疟疾发病空间、时间、人群发病中的分布特征。结果1963~2011年全市四县一区疟疾发病752例,平均年发病率6.06/万,死亡5例,平均死亡率0.00084/万,病死率0.0403/万,年际发病在建国初和1999年期间出现了一个流行高峰,发病率高达2.91/万。

【关键词】丽江市疟疾历史发病动态探讨分析

疟疾是一种以按蚊为传播媒介的地方性传染病。丽江市在历史上发病最高年为361例,属中等流行疟区,疟疾的发病严重影响丽江14个各族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病之一,为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根据全市1963~2011年的疫情资料,统计分析了疟疾流行的分布特征,现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依据1963年以来在历史资料上有记录的疫情,年报表进行各类疟疾病例的收集、分类整理,将原来由丽江管辖范围的历史县剔出,统计成立丽江地区4个县到2004年建立丽江市4县一区的疟疾发病数进行统计,确定目前疟疾发病的主要存在原因和防控决策措施,达到疟疾病的真正消除。

2结果

丽江市自1963年以来到2011年共在历史记录中从玉龙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古城区资料中发生疟疾病例752例,其中间日疟716例,占95.21%,恶性疟36例,占4.79%,死亡5例,占0.66%。1963年-1991年前在当地感染者426例,占56.65%,无外出人员。1992年开始-2011年有外出疟区和劳务输出到国外多见,在外感染疟疾人数为326例,占43.35%,具体情况按年度分布如下。

丽江疟疾疫情

1963—2011年,永胜、玉龙、古城、宁蒗、华坪四县一区报告疟疾病例752例,其中死亡5例。49年间,疟疾病例出现6个高峰且呈明显递增趋势,1963年、1976年和1991、1999年最多,而1992年和1997年最少。1963—1991年28年间全市(当时为丽江地区4个县、即丽江、永胜、宁蒗、华坪)报告病例数426例,为49年间报告病例总数的56.65%,1992年-2011年间报告病例数326例,为49年间报告数的43.35%,年发病情况见下表。

1963-2011年丽江市疟疾病例及死亡数情况表

年度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蛋型疟死亡合计

196355000055

64-7410000010

1975000000

76-91361(累计)0000361

1992800008

93-9541300044

199617000017

1997500005

98-9957300260

200010000010

200120000020

2002600006

2003111000121

200415000015

2005520017

200626900135

200712000012

200815000015

200910200012

201012000012

201120700027

合计71636005752

报告疟疾的县、区5个,即永胜、玉龙、古城区、宁蒗、华坪四县一区、病例数为752例,其中死亡5例(分别为99年2例、03年、05年、06年各1例),病死率0.66%;医院死亡2例、占40%,返回途中死亡3例、占60%。

丽江市疟疾态势

1963—2011年,我市发生疟疾752例,占现在四县一区总数的80%,死亡5例,病死率0.66%。其中,1963—1991年426例,占49年间病例总数的56.65%,1992年-2011年326例,占49年间的43.35%,死亡5例,病死率1.17%,病例多发生在外出高疟区回归者。1998—1999年发生疟疾60例,占7.99%,其中恶性疟3例,死亡2例,病死率3.33%,病例多发生在外出缅甸、越南、老挝回归者。2003年发生疟疾21例(恶性疟10例、死亡1例),2005年7例(恶性疟2例、死亡1例),2006年35例(恶性疟9例、死亡1例),2009年12例(恶性疟2例),2011年27例(恶性疟7例),是1999年以来我市恶性疟病例最多的13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1963—2011年我市共有2种类型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无三日疟和蛋形疟存在,行政区划的四县一区,68个乡镇在1991年以前丽江市疟疾1/万以下,疟疾发病病例散在分布于金沙江沿线,均为间日疟。1992年后的十几年随着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加,,疟疾发病率有所上升,49年间年均发病15.3例。

1991年以前丽江市疟疾病例散在分布于金沙江沿线,均为间日疟,发病率1.0∕万以下。近几年随着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加,疟疾发病率随流动人口增加有所上升。1991年调查(凡有外出人员村寨均查)113个自然村,查(抗体普查)疟17498人,查出疟疾抗体阳性人数361人(包括所有外出回归者),阳性率20.63‰。1992年查疟5000人,查出疟疾病人8人,阳性率0.04‰。1995年外出打工人员91人,实查90人,查出疟疾21人,阳性率230.77‰,其中间日疟23人,恶性疟3人,死亡2人,治愈1人。1996年查1168人,阳性17人,阳性率14.56‰,全部治愈。1997年查3341人,阳性4人,占2.6‰。1999年查510人,阳性8人,占15.6‰。2000年查10420人,阳性3人,占0.29‰。2001年查2120人,阳性20人,阳性率9.43‰,全部治愈。2002年查20人,阳性6人,阳性率2‰。2003年外出打工返回当地发病2人。2004年查15人,阳性15人,2005年查5人,阳性2人,死亡1例。2006年查35人,阳性3人,2007年到8月31日止,共查40人,阳性12人,从1991-2011年查出疟疾者均为外出打工返回人员。

疟疾病的探讨分析

疟疾病例分布在玉龙县、永胜县、宁蒗县、古城区等区域,华坪县多年未报告该病病例,2004年由于外出打工返回者发病1例(恶性疟)划为疟疾∏类县。为此,丽江疟疾1991年前均有几次流行高峰,通过多部门综合发文防治后得到控制(外出者到公安局登记\到防疫站领取预防药\返回后经釆血检验有疟者及时给予治疗),其他年限散在分布于当地。1992年以后所有病例均是到高疟区,缅甸、越南、老挝等地打工后返乡人员,丽江当地已无疟疾病例的发生。

丽江市当地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中华按蚊,昆明按蚊,微小(永胜县)按蚊。

丽江外出人员越多的县,返回时感染疟疾病例就相对增多,病人返乡时不发病者不主动检查,存在潜在性带虫者得不到处置的情况下,病人与传疟媒介、气候条件具备时、疟疾还会攻击健康人群。

近年来外出人员返乡的高峰期疟疾报告增多,外出人员无返乡的情况下,几乎无病例报告,流动人员难予掌控是一难点。

对当地每年下达的发热病人血涂片任务检查均未查出疟疾病人,所报告的病例均为外出返乡或未返乡的外地疫情平台病例,春夏返乡者危险性高,对病人治疗外,对病人家居环境灭蚊很重要,冬季返乡者只需治疗病人(无蚊季节),但外出人员应做到自我防护,主动到当地医疗机构接受检查治疗是关键,当然更有效的方法还要靠全体防疟工作者相互协调、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汤林华.输入性疟疾的诊治与管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6月笫1版.

[2]消除疟疾技术方案.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编印2011年版;

[3]疟疾病防治手册.

[4]董学书等云南蚊类志上卷,云南省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云南科技出版社;

[5]云南医学动物名录,云南省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云南省卫生防疫站,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年9月笫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