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赶路时别忘了抬头看路——关于生物优质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低头赶路时别忘了抬头看路——关于生物优质课的思考

齐光军

一、别人可以帮你买鞋,却无法帮你走路

关于课的整体思路设计、问题设计、实验设计等,同事们会给我们提供建议和方向,但真正实施教学的是我们自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那样才有利于自己的发挥。一味地模仿,没有感情,就会让人感觉生硬,距离远,也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普通话、板书等,更应包括对教材的把握、挖掘分析、重新组织、策略的合理运用等。

二、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让教师调整课堂教学进程。因此提问很重要,但也要有艺术。教学问题的创设我认为要注意:

一是针对性:要针对课程标准和重难点知识。

二是生活性:问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三是挑战性:要有思维冲突、思维含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四是适度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要精选、适量、层层递进。

三、“错误”与“正确”

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少不了预设,然而,课堂教学的精彩却离不开生成。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意外事件”,不少老师没有发现或是视而不见,或是刻意回避,结果让本该出现的精彩“生成瞬间”丢失了。

我认为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的时候,才是展示教师亮点的时候,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生而言,经过对“错误”的纠正,会使学生对“正确”的认识更加深刻。由错误走向正确,这也是我们本来的认知路线。

四、“语言”与“语气”

美丽的语言,恰当的语气,听起来就感觉亲切舒服,会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特别是表扬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点评表扬。语言美语气也要美,再美的语言咬牙切齿地说出来也很恐怖。我们的课堂要的可不是死气沉沉的安静,而是有活力的、有思维碰撞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教师应该用学生的语言讲课,而不应该是专家的语言和学术性的语言,这样才能贴近学生。再就是语言要严谨,具有科学性。

五、“应用”变成“硬用”

多媒体手段要精用、慎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确实,利用多媒体好处很多,可以使抽象变直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增大课堂容量。但是过犹不及,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先进了。

我在2012年讲省优质课的时候,准备了两节课,刚开始也是一个课件里面二三十张幻灯片,讲起来很吃力,你需要记住每一张的内容,记住如何过渡,弄得狼狈不堪,感觉不是我在讲课,而是课件在讲课,但是当我的课件定稿时,两节课都只有9张幻灯片。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的设计上,教学手段、电子白板、课件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为了“应用”变成“硬用”,这样反而会拖累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关注课件多了,那么关注学生自然就少了。再就是实物的观察永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不可替代。

六、“操作”与“作秀”

生物这一门学科,实验是一项“重头戏”。在探究活动环节的教学中,不少老师似乎有点过于偏重“进行实验”、“验证试验”,但是在学生实验操作时,又不去仔细观察他们的操作情况。教师注意了学生形式上的参与,忽视了学生参与的质量,不去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果,尽管花了较多的时间,给人的感觉却不是在做实验,而更像是在“作秀”。

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同理,小组之间也是有差异的,不能搞一刀切。有些教师认为实验是验证性的,让学生严格按步骤操作就行了,至于为什么按这些步骤去做,没有留给学生质疑和思考的空间,探究实验的探究性就成了空谈。

“埋头拉车”固然可敬,但是“抬头看路”更加重要,因为这决定着前进的方向,关系到用力的效果。“抬头看路”就是我们设计思路的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希望我们都多花点时间找准方向、理清思路再跑,可能就会跑得更快、跑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