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发展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发展措施

刘娟娟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水务局

【摘要】某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土面积3800平方公里,98%的面积为山区,石漠化达35%,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本文根据其在五小水利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山区;五小水利建设;问题;发展方向

引言

某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平地少、旱地多、水田少、山地多,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决定了该县无法建设过多的大、中、小型水利工程,而该县又是典型的农业县,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在这里运营而生,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支撑着这里广大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工程建设现状

从上述表格所描述的内容来看,该县实施的“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当地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极大的改善了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提高了抗旱能力,进而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此外,随着该县“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实施,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推进扶贫计划的深入,为构建和谐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很好的解决其缺水和用水问题,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的收益,也大大提高了抗旱减灾能力。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仍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该县水资源丰富,工程性缺水严重。

该县年降水量1597.54毫米,是全国年平均降水量的2.6倍;年径流量883.8毫米,降水产水59.38亿立方米,产水总量33.91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含量为47.35万千瓦。目前,建成蓄水工程50件,,蓄水量达4630万立方米,有中型3件,小(一)型6件,小(二)型及小塘坝41件,0.3m³/s以上引水渠32条,有效灌溉面积仅达10%,90%的耕作面积靠雨水灌溉。

(二)水利基础设施老化,效益难以发挥。

该县的水利设施建设年代较长,有2万多个水窖是在“十五”期间建成的,目前已有部分水窖处于瘫痪状态,小塘坝有一部分处于带病运行的状态,另有一部分因为渗漏而不具有蓄水功能。小泵站因设备老化,提水成本高难以正常运行,小沟渠坍塌、渗漏严重,供水效果差,从而直接影响该县的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补助标准低,建设资金不足。

在“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上,虽然相关的省、区都有相应的补助政策出台,但并没有建立十分稳定的资金供应渠道,加之市、县财政收支困难,市、县级没有财政资金投入,从而不能满足项目建设和后续管护工作资金需求。此外,在山区建造一口24m³的水窖,平均造价就在5000元以上,国家补助资金不足2000元,大部分农户依然有“建不起”的问题存在。

(四)缺乏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

目前,“两工”取消之后,农村“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在实际的应用中不能充分的调动群众在“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上的积极性,重建设而轻管理的问题突出。此外,在进行“五小水利”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工程的养护时间不够,工程质量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

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措施

针对该县“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使其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服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没有广大贫困山区的脱贫,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事关广大山区群众生产生活,事关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伟大事业,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整合项目资金,持续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抓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决不能因为缺水,因为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让“贫困病”在山区世代相传。

(二)统筹规划,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根据山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和规划,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理念,积极发展产业基地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低耗水的林产业,如:核桃、坚果、咖啡。按照“长短结合,注重效益”的原则,积极发展林下产品和生态养殖产业,如:推广重楼、石斛、魔芋等种植,发展“山地鸡”、黑山羊等养殖业。对广大山区群众进行“造血式”扶贫,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拓宽脱贫致富的渠道,决不让任何一个少数民族或山区群众在奔小康得道路上掉队。

(三)加强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夯实山区发展基础。

1、重视规划设计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先地表,后地下”和“以蓄为主,引、提、节并重”的方针,即在水资源的利用上,要优先考虑使用地表水,然后再考虑地下水。工程的建设上,要以建蓄水工程为主,引水、提水、节水等工程并重。在具体工程设计中,要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工艺。例如:在水窖设计中:为解决目前建设混凝土水窖建材运输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对土质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工程周期长,造价高,难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等问题,引进新工艺,利用新型高分子材料,采用预制构件拼装水窖是一个较优的选择。又比如:为解决提水成本高,用不起水的问题,在提水泵站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高水高灌,低水低灌,分级提水”的原则,根据不同海拔高程和灌溉面积,确定不同的提水扬程和提水量,避免“高水低灌”,从而造成提水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再比如:在小沟渠的防渗处理技术上,可以推广混凝土U型槽、土工膜防渗等技术。要大力推广和引入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垄作沟灌、低压管道灌溉等方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虽然山区“五小水利”工程事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是民生大事,但其工程建设又有其独特性。由于规划设计不到位、资金不足、交通不便、施工条件差、点多面广,施工指导和质量监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不高,效益不能充分发挥。要抓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组建领导班子,明确职责。要由县人民政府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发改、财政、水利局、农业、扶贫、林业、国土、审计等部门及相关乡(镇)、村负责人参加。要明确职责,整合项目,筹集资金。二是要调动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给我建”变成“我要建”,使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到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来。三是抽调工程技术人员,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工程技术人员要深入实地,对具体工程进行勘察、设计,确保项目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四是进行项目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选择有实力的施工企业承担建设任务,从源头上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五是委托由资质的中介机构(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理服务。六是加强施工现场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配备懂技术、责任心强的施工指导员和质量监督员进行全过程指导和监督。七是完善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手续,实行工程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

(四)加强建后管理,发挥工程效益。

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模式。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管理。要把明确管理权属,落实管理职责,作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积极推行承包、租赁、拍卖经营权等方式进行工程管理,使工程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落实管理责任。县财政要将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纳入部门年度预算当中,按照每年100万左右的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全面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管理体体制改革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2、落实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要进一步落实农业用电、用水价格的稽查和审定工作,核定灌溉供水量和水价,降低农业水费支出,减轻农民负担。

3、依法行政,加强生态保护,有关部门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水源地、水源林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司法机关要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水利设施的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坚决维护水利工程的安全。

4、加强节水宣传,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要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教育每个人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科学用水,自觉节水。有关部门要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某边境山区县“五小水利”工程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五小水利”工程在该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强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赵琴.浅析漾濞县“五小水利”建设项目情况[A].云南省水利学会.云南省水利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云南省水利学会:,2015:17.

[2]彭光云.加强山区五小水利建设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4:131-132.

[3]杨荣福.云南大理州“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成效[J].中国防汛抗旱,2015,0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