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1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黄圣贤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初级中学533600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能全面地得到健康发展。

一、在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通过把学生推进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我认识——在观察中认识自我,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在对事情的分析中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否定自己的缺点,正确地对待他人,正确对待集体,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

自我管理——即学生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为基础,从自己的实际中出发,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管理自己、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

自我激励——让学生用自己已经获得的成功来激励自己,增强自豪感,树立自信,获得不断自我努力的动力。

自我总结——改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让学生明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化为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

二、发挥预见和指导学习的心理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完不成动作或出现错误动作而失去学习信心时才去补救,而要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优点,预测其易犯的错误和学习动作的难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这样教师就比较主动,效果较好。如在教排球垫球时,估计学生做这个动作,最容易犯的错误是:1.击球时屈肘翘膀;2.部位不准确。为此,在学生练习时安排徒手模仿练习,强调压腕顶肘,用击固定球练习防止易犯错误的出现。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纠正错误动作的时间,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练习的效果。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结果毫无预见,那就只能被动地出错改错,不仅消耗了师生的精力,而且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也易使学生产生许多心理障碍。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

三、教师把握情感、注重心理启动

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体育教师课前的“编”与课堂上的“导”都很重要。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制作,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课堂导入部分的心理启动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调控是教师激励学生参与热情和保持活动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课的导入部分心理启动如果及时得当,不仅即时效果好,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起来,而且对整堂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启动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学生产生灰暗心理,教学过程中想再加以改变是十分困难的。心理启动的形成可以是多角度的,但要满足以下要求:

1.活动环境要鲜明舒适,易于引起学生参与的冲动,形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心态。

2.教师要具备精神饱满、形态端正的外部形象和积极、自信的内在气质,加之富有鼓动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受到正面的感染。

3.活动的安排要新颖别致、趣味深厚,能够全面唤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四、树立教师形象,激励学生上进

“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着良好的教师形象在课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也是中学生是处于模仿与学习的黄金时期。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该做到严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保持愉快的情绪可以获得最佳的活动效果。人在愉快的情绪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反之,不愉快的情绪给人以消极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适用各种激励策略:如语言激励、表情激励、动作激励、实物激励、竞赛激励等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营造一种愉快的心理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

五、加强体育课和各类文娱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培育作用,将德育教育与体育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得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教学中。同时,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情感把握,进行有效的心理启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共鸣,激励学生上进,最终通过体育锻炼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