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数学在生活中

王小英(南溪县长兴新民学校四川南溪6441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力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设计学生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性,想象力。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孩子们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呢?

1.源余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

一位教育家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孩子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使孩子们乐此不卷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实践表明,越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应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密切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景。

现实的学习情景,可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孩子们积极的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孩子们眼前的教室为情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位置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孩子们从指定的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达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2.用于生活,培养孩子们的应用意识和实际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出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孩子们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其数学学习水平。如教学物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自己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让学生,让学生说说有几个面,每个面的面积应该怎样算,再如何计算它的表面积,学生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结果,这样学生把实际知识应用到书本上,达到了学习目的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再观察教室的表面积进行计算。

又如在教学“认位置”后,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的卧室,并从不同地方进行描述给自己的家长听,再观察自己家周围村庄都有些什么,再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让孩子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上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必须首先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位教育学家说:“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强。”反之,当学习内容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孩子们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上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收稿日期:200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