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原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原因

杨卓群

杨卓群

南开大学

摘要: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成长与学习过程当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无论是学生的未来发展,还是学生的职业成就,都与实践能力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我们主要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原因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措施与策略,改善心理学专业学生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问题,为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导致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出现实践能力薄弱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主要有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实验设施不足以及师资队伍实验能力欠缺等问题,加之受到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影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长期处于一种较为低下的水平,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专业的发展,所以,必须从各个细节着手,实现对专业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学生

引言:实践性较强是应用心理学的明显特征,这也是直接决定实践能力核心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现阶段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总体素质不高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改善。在理论及应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及眼高手低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所以,很多学生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社会需求与发展,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制约心理学专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在明确制约原因的基础上,利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彻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成因

(一)教学设备设施的缺乏

在经济状况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大部分学校已经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设施,用于心理学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需要严格遵循教学大纲,一般会通过老师教授、课堂模拟以及学生实际操作等几种形式进行,进而实现对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与强化。但是各个高校在发展过程当中同样存在差异,所以,在增加教学设备设施时也会有区别存在,很多学校在添换心理学设备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会直接阻碍到心理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或者是利用循环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不同的小组在分组教学过程当中进行的实验教学内容不一致,然后进行循环交换。这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设备缺乏问题进行弥补,但是,很多心理学实验在时间上并不是完全具备同等性,这会导致教学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以及物力,所以,会有较为明显的矛盾问题存在于教学课时以及实验教学当中。

(二)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通过相关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注重理论基础教学、忽视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的问题,普遍存在于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当中,所以,学生的社会职业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最终引发学生普遍不认同学校专业课程时间设置的问题。有调查结果明确显示,近半数的心理学专家不满意高校针对应用心理学学生展开的专业技能训练,尤其是在培养高校心理学专业基础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现阶段心理学研究学者们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实际问题处理能力的科学培养,这也是心理学教学始终面临的重点与难点。这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充分说明心理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心理学应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影响到多方面的因素,最为直观的就是已经结束学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的职业发展受到直接影响。所以,高校心理学必须提高对应用心理学的重视程度,借助必要的措施与手段充分融合教学应用性以及实践性,实现对学生实际问题处理能力的着重培养,这也是高校在开展心理学专业教学工作中必须承担的责任。

(三)师资团队实践能力不足

在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之下,现阶段从事高等教育应用心理学的教师队伍,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没有专业学习背景,并没有针对应用心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很多教师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掌握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很多教学结果差强人意。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呈现出完全流于形式的状态。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应的实践课程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但是受到教师队伍的影响,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2]。

二、提升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策略建议

(一)强化师资团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不断提升,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与观念。很多心理学教师在具备优良品质和心理学理论知识,所以,在开展心理学理论教学时能够完全胜任,但是在实际操作以及实际问题处理方面存在相当大的不足,开展实践教学时也会面临一定的难度与阻碍。这种教育教学工作在整体上呈现出较为空洞的状态。即便是利用其他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提出的对应用心理学实践的要求。

例如,可结合消费心理学教学对其进行分析。这要求高校将实践学习以及实践感知的机会提供给从事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以供这部分教师开展定期的实践与学习。这种方式不仅可实现教师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过程当中教学质量较为低下的问题。可从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角度进行分析,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师资团队不够专业化。高校需要利用多种方式与手段实现对专业实践教师队伍的构建,这部分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历,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找准相应的规律进行实践。负责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与改善。

(二)构建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

在实际构建教学培养方案时,必须充分结合应用心理学的教学规律以及社会需求,对实践能力着重培养。这对实践能力培养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其中策划的内容必须保证详细性,还会涉及到具体要求、具体方式以及具体途径等内容。在实际划分应用心理学时,可将实践作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获得理论实践、技能技巧实践、社会实践、创造性实践以及学业终结实践等五个实践部分,突出教学是在制定实践培养方案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制定实践培养方案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必须充分结合具体情况,保障心理学专业实践体系的独立性不会受到破坏,同时维持互相关联的状态。

其次,借助相应的措施与手段,实现对应用心理学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可得到较为有力的提升,通过减少理论教学课时的方式,实现对技能训练课程设置数量的增加,在比例上应尽量保持应用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一致性[3]。

(三)完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性较强是心理学的明显特征,这与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必须提高对心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高校可从多个细节着手,实现对青年学生专业实践水平的真正提升与培养,最为直接的就是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应用心理学学科当中所涉及到的实验组和群体就是应用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应用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是将结构体系作为主要依据,划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后取得的结果,同时,不能忽略验证性实验的重要性。实验心理学在实验课程当中始终作为核心,所以需要将实验心理学作为关键内容,构建完整的实验框架。在实际开展心理学实践教学过程当中,认知心理学以及普通心理学始终作为素材存在。这也与验证性实验内容筛选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再选择相应课程时,必须高度重视建设专业性实验课程,同时还要利用相应的措施完成实验心理课程建设工作。

结语:无论是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对于职业生存来说,实践以及应用能力都作为核心问题存在,这对高校提出较高要求,必须从人才培养观念以及教育教学观念着手,进行恰当的创新与改革。通过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的方法,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思想上树立重视实践新思维。在此种背景下培养的人才可实现对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进一步满足。从宏观角度来说,也可保障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一致性。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当中,需要指派专业的教师进行负责,尤其是要有责任心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从各个环节着手,严格规范学生,使学生在不断实践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吕航,吴海英.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4(31):36.

[2]张斌,邱致燕,王叶飞.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78-180.

[3]韦洪涛.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调查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