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 2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杨盛菊

杨盛菊(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职工医院157212)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367-02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小儿护理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临床特点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多见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季多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0年~2011年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138例,其中男87例,女51例;年龄4~15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46例,寄生虫感染史15例,进食鱼虾等食物异性蛋白29例,原因不明48例;均有特异性皮肤紫斑,其中单纯皮疹49例,伴关节肿痛33例,腹痛便血29例,血尿20例,蛋白尿7例;住院天数15~40d。

1.2方法

多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部分病例以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伴有低热、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

外周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部分患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尿常规可有红细胞、蛋白和管型,重症可见肉眼血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血沉轻度增高,血清IgA升高。

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控制感染、抗过敏及对症治疗。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用抗组织胺和钙剂;有腹痛时应用解痉剂。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减缓免疫损伤。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进行抗凝治疗。严重病例可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应用钙通道拮抗剂有利于血管炎的恢复。若合并外科急腹症如肠套叠、肠穿孔时,应及时采取外科手术处理。

2护理

2.1护理观察

(1)观察皮肤紫癜观察皮肤紫癜的分布、颜色、形状、数量及色泽变化。观察紫癜消退及有无新的紫癜出现。注意身体其他部位有无血管性水肿。有出血症状时,给予及时处理,观察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患儿有烦躁不安、呕吐、头痛时,应注意有无颅内出血。

(2)观察关节症状观察受累关节的部位,累及单关节还是多关节。观察关节有无红肿、疼痛、活动受限。

(3)观察胃肠道症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及呕吐物的性质,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观察有无黑便、血便并记录其次数及量。注意有无腹部包块和腹肌紧张,警惕发生肠套叠、肠穿孔等,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4)观察肾脏受累的症状监测体重、血压变化,注意观察有无水肿、头痛、头晕。观察尿液的性质、尿量及有无肉眼血尿。

(5)用药观察免疫球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输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皮疹、寒战等不适。静脉输注钙剂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药物外渗,防止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应观察患儿有无兴奋及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时应观察尿液的颜色及尿量变化,防止出血性膀胱炎。抗凝治疗时常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阿司匹林可阻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肝素用药过量可致自发性出血,观察有无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及有无血尿、关节积血和伤口出血等。长期应用肝素可致脱发和短暂的可逆性秃头症、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等。

2.2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降低机体对氧的消耗,有利于减轻皮肤紫癜和关节症状,恢复期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

(2)饮食给予易消化的饮食,禁食鱼、虾和蛋白类食物。有消化道出血者,应给予流质饮食或暂禁食,根据病情变化过度到半流质或正常饮食。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擦伤和抓伤,皮疹有痒感时,可用温水清洗,如有破溃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保持被服清洁干燥及柔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4)关节肿痛护理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理疗方法,并教会患儿利用放松、娱乐等方法减轻疼痛。

(5)腹痛护理腹痛时卧床休息,应尽量守护在患儿床边,并做好患儿的日常生活护理。禁止腹部热敷,以免加重出血。

(6)用药护理严格执行医嘱,给予抗生素输注时应注意药物的半衰期,注意有无配伍禁忌。服用强的松过程中应指导患儿按时按量服药,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时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变化,防止血压突变。应用环磷酰胺时应注意碱化尿液,鼓励患儿多饮水。免疫球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输注速度宜慢。静脉应用钙剂时应加强巡视,保持输液通畅,防止药物外渗。

2.3健康教育

向家长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疾病过程及治疗护理措施,饮食上应避免过敏原,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教会家长观察病情,识别感染的早期征象,合理调配饮食。指导家长掌握药物的作用、剂量、用药途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防止自行减量和停药。出院后定期复查。

过敏性紫癜可反复发作、并发腹痛或肾脏损害,腹痛患儿不能保持正常饮食,精神不振,体质虚弱,患儿易焦虑不安。应多与患儿沟通,向患儿解释疾病的演变过程,使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认识饮食对病情的影响,积极配合饮食及药物治疗。恢复期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讨论

过敏性紫癜为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血管炎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可能为食物(鱼、虾、蛋、奶等)、花粉、药物(抗生素、阿司匹林、磺胺药等)、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疫苗接种、昆虫叮咬等作为致敏因素,作用于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激发B细胞克隆扩增,产生不恰当的免疫应答,形成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引起皮肤、胃、肠、关节的广泛性毛细血管炎,导致水肿和出血。其基本的病理改变为广泛的急性无菌性小血管的炎性反应,以毛细血管为主,亦可波及小动脉和小静脉,出现血管壁胶原纤维肿胀和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间质水肿,有浆液性渗出,同时可见渗出的红细胞。病变累及皮肤、肾脏、关节和胃肠道,在肾脏和皮肤荧光显微镜下可见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参考文献

[1]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674.

[2]岳军,刘伟娟.小儿过敏性紫癜70例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小儿血液,2001,6(6):257-258.

[3]黄文彦,陈荣华,邬薇,等.强的松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预防作用的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22(3):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