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三角制造业创新升级战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3

我国长三角制造业创新升级战略探讨

沈飞

沈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引言

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主要由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中国区域经济体之一,被公认为全球第六大都市圈和最具活力的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内经济发展内生力量的激活和外部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该区域目前已积累近全国22%的制造业总量(按工业增加值计),并具备30%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量及31%外资企业出口总量。并正以每年12%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制造业的国际化分工、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长三角制造已成为世界“加工工厂”,更有托起整个中国制造业之势。从衡量产业的集聚程度专业化指数考量整个长三角地区,制造集群优势已在长三角形成并涉及诸多产品领域。例如泰州的医药业和镇江的造纸业(指数>5)、绍兴的纺织业(指数>6)、嘉兴的皮革制造业(指数>7)、湖州的木材加工业(指数>8)、舟山的农副食品制造业(指数>10)、扬州和嘉兴的化纤制造业(指数分别高达11和10以上)等等,获得集群式发展的同时,过度雷同化生产、同质化竞争使得区域制造不能跻身全球制造利益分层核心,也已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同时,据浙江省经贸委数据,2010前两季度,该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1.07万家,接近全省企业总数的20%;江苏全省2010年1到9月外贸出口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5%。明显回落的出口增幅,量大面广的企业亏损,再次暴露长三角制造业低端加工生产比重过大、自主研发比例过低的两大“软肋”。在很大程度上,长三角制造在全球竞争中依然处于其价值链的低端甚至底端,必须基于全球价值链,调整创新升级的战略性思路,以期有效改善上述状况。

一、长三角制造业创新升级面临的三大挑战

目前,长三角超过三分之一制造企业设立了产品研发机构,平均科研人员占员工比为7.3%,并带动了比例超过50%的制造业科研活动,科技活动经费、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已分别高达为3.7%和2.4%,经费投入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创新的自动化设施投入已超过20%。从创新升级模式看,长三角制造业各企业也各有特色。主要有诸如红豆、正泰、万向以及波司登、美特斯邦威、森马等少数具备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协同部门反应、配合能力的大型制造企业采用的领先创新战略模式;德力西等采取的避免巨资科研成本及市场风险等不确定因素阻碍的跟随创新升级方式;而更多被采用的是仿造领先者产品的模仿创新模式,这种借助产品参数规格的反求、逆向工程等手段获取细节,进而开发新产品的形式通行于长三角制造业中基础研究能力薄弱、但生产综合反应能力较快的企业;以及类似临安节能灯制造企业“搭顺路车”式的照搬照抄,综上所述,长三角制造企业在快速增长,虽力求创新升级的突破,但从全球价值链竞争态势来看还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主要体现在:

1.运营成本层面:依靠低成本推动从而获取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制造业却因这些因素受到阻碍:虽然持续高速增长的劳动生产率保持不能抵消劳力成本递增带来的管理成本上扬,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外需和出口主导的长三角制造业竞争力将继续产生负面影响,且尚需面对紧缩延续和外需回落等困难。以工业毛利率和企业盈利能力双下滑以及通胀持续为特征的转型期压力将给长三角制造谋求创新升级之举带来不利影响。

2.创新模式层面:目前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参与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达到70%以上,而纯粹的企业OEM(原始设备制造)形态仅占24.1%,ODM(原始设计制造)形态占19.6%,模仿是主选的创新实践。由于以跟进先进技术为主要姿态,缺乏研发方面的广泛探索和超前投资,很大程度上使得长三角制造业只能被动适应,难以进行技术积累和长远规划,并且被动的跟随和市场不稳定变化也不利于其巩固和发展创新产品的营销渠道以及应对话语权薄弱所带来的挑战。

3.外部制约因素层面:长三角制造业虽参与和跨国公司合作和竞争博弈,但后者善于全球价值链运营,相当数量企业话语权缺失,乃至产品经营方面的规划控制权仍掌握在大型的实力跨国公司手中。同时,长三角制造业不能避免印度、东盟国家及地区等初级要素密集型经济体在GVC低端竞争的加剧和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蔓延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变革所带来的各种外部不利因素。综上所述,长三角制造业若坚持基于初级要素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容易走入出口收入持续增加难以实现的“贫困化增长”两难境地。

二、长三角制造业创新升级的路线选择

Abernathy和Utterback(1975)提出的“A-U”产业创新模型解释了发达国家以原技术创新为推动的产业创新演进规律。而程源(2005)则提出了与传统A-U模型反向的后进国家及其企业创新升级发展规律,他认为低端制造业在嵌入GVC发展进行创新升级时,关键突破口是工艺创新,但制造企业若仅局限于制造或工艺方面的创新,反会限制产品及企业本身价值增值的潜力,故而势必要由渐进性产品创新转向完全产品创新。结合这种反向规律,较适合的GVC创新升级模式表现为:以流程和制造创新为基石,开发自有技术,或转向自有产品创新,或就上述两者进行结合。长三角制造业可结合自身情况,适宜适时地做出创新升级路线选择,具体以图1中象限及路线穿进分别表示。

1.图中象限区别:I、II区块表示工艺模块,象限III、IV区块表示产品模块,I、III象限突出工艺或产品的已有或他有创新特色,而II、IV象限突出工艺及产品的自有创新特色,实心箭头指代制造业的创新升级实践选择路线,六幅图综合代表了嵌入GVC中的制造业的创新升级。

2.路线1和2:限于象限I内的提升,实现工艺改进、升级和自有创新。首先制造业暂不选择开发自属产品或工艺技术,并放弃新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将其交由领先制造企业尝试。通常这种企业处于OEA或OEM的初级阶段,只进行简单产品标准化组装或生产,在象限I内参与的国际竞争,逐步提升改进现有工艺,为后续创新升级蓄力。而后自象限I沿象限II创新升级,通过新投制造工厂或流水线,结合性地研发自有工艺技术,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

3.路线3、4:象限I→象限III,即开始改进和设计产品,刻画了制造业从工艺领域向产品领域跨越式升级路线选择。共有两种,分别是他有特色的改良式创新和自有特色的全新创新,长三角制造企业可依托现有或新进设备流水线完成基于原始产品在功能、特色和技术性能上改进的OEM(原始设备制造);也可以依托上述设备力量展开IV象限的自有产品品牌的ODM(原始设计制造),借助其高效低耗的制造技术转向新品开发。综合而言,以区域内制造企业的自主设计吸引GVC上端的国际领先企业,同时,设计和工程技术被其所接受。那么路线3、4的选择实践使长三角制造业获得从OEM阶段向ODM的升级转移,迈出自有新品第一步,实现产品升级。

4.路线5:象限III→象限IV,在自有产品开发的基础上提升其工艺,建设自有品牌。这一阶段是基于1-4路线的积累而形成的跨越式创新升级。长三角制造业完成这一步的升级需要相当的制造和研发能力。设计和销售自有产品,从ODM阶段向OBM阶段转移,实现产品和功能共同升级。凭借在世界各地高效运转的制造设备和新产品的独立开发能力,本地企业便完成了向OBM的穿越,并使自己的品牌国际化,进入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如设计、研发和营销环节),成功实现功能升级。

5.路线6、7:象限I→象限IV,即企业以直建自有国际品牌的方式嵌入GVC发展,实现创新升级。这是提升价值链的最困难方式,企业需要有资金、创新机制、研发团队、管理体系等创新升级制约因素齐备及汇率、政策等外部制约因素适宜性等条件,对于目前的长三角制造业而言,尝试由象限I的工艺提升跳跃到自有国际品牌创立研发,或迅速转向专有新品开发,尚不可行。而路线7表示,象限IV内的品牌自我提升的转向另一种自有新品开发,实现跨越价值链的升级。

三、基于GVC的长三角制造业创新升级战略构建

长三角制造业要想提升在GVC中的地位,必须将产业嵌入价值链中,通过结合对生产制造系统的更新改造,实施GVC创新升级,建立先进制造能力并逐步实现对核心制造技术的掌握,实现从低级、辅助环节向更高附加值环节的跃迁,获得企业GVC地位的改善,进而分享较大的利润份额。

1.流程升级战略。鉴于“发明创造没有实力,消化吸收己有能力”的实际,可通过引入更高效生产线,重新组织生产过程诸如即时生产等手段,进而消化吸收。目前区域内OEM代工制造业占区域全行业近27%,而该类诸多企业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模式束缚,鼓励员工从节材、提效、环保等角度进行生产效能的工艺革新,引进切合创新升级实际需求的人才,进行设备改良、工序及技能大赛,完全可能获得品质以及效能的控制、提升和设备提效再造的创新。

2.产品升级战略。Gereffi经过对服装GVC链的研究认为GVC低端供货企业可沿自OEM(原始设备制造)—ODM(原始设计制造)—OBM(原始品牌制造)进行升级。结合长三角制造业对“跟随模仿”的惯性需求和消化型研发的态势,产品升级着重仍应围绕原有价值链及领导企业展开。逐步发展自有产品设计、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等级和档次,并力图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长三角制造应以研发设计带动产品升级,可对外向经济中的关键零部零配及设备进行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已在区域中诞生116类似例子。当然,这一战略最终落脚于对非专有技术领域单纯加工制造局限的突破。长三角制造加工贸易比例高达70%-80%,而研发贡献比仅26.3:1,科研贡献力量相当疏松,为此,借助零部件、设备的提升可以增强自有产品创新能力。同时,加强8.3万缺口专业人员的培养,更新劳动力GVC创新素质也是必要措施。

3.功能升级战略。按照程源提出的反向AU模式发展规律,超过长三角整个制造业2010全年制造经济增量总值63%的制造企业,其品牌设计、营销等功能层面创新比例不足3%,若仍着力于流程创新后的规模扩张,则易走回流程改造老路甚至是重落GVC低点。长三角制造业的功能升级战略,基于流程创新,并有产品创新作为突破关键,在竞争中排挤、取代原有GVC领导者,经营自主品牌,逐步摆脱低节点劳动加工格局,获得更高附加值从而嵌入更高GVC节点。从企业资源角度有可鉴之举,通过整合供应链(ISC)方法促进长三角制造企业的功能升级,ISC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上,摒弃各资源、各部门在创新上的传统智能的孤立、分散,控制、影响并拉紧整个供应系统,优化资源在每一个环节的配置,从而获得更高功能面的创新。

4.链条升级战略。与前三种GVC升级战略都围绕着原有价值链及产品展开不同,最高形式的链式升级完全摒弃原有价值链,更多依赖于品牌创新突破,凭借营销、高低附加值分割创新、获取逆价值链跨越式发展来实现。2009年长三角省级以上名牌制造业工业增长贡献率均超过19%,在品牌外向型经济明显带动区域经济的背景下,处于GVC较高节点的制造企业要对GVC领导厂商进行战略和行动接近,扩大生产并借助高节点企业的营销占据海外市场,进行全球需求背景的新品研发。江苏“小天鹅”和浙江“美特斯邦威”分别以借助国际营销网络和自构品牌管理和营销网络的方式,控制GVC低节点上下游企业,以较高价值品牌走入国际市场。宁波杉杉集团于2009年调整GVC升级战略,服装比重下降到60.1%,锂电池材料上升至39.9%。使其更接近GVC高节点。因此以价值分割业务借助区域产业集群和外向型经济外包生产,建立高价值品牌产品制造群聚企业带、块的同时引入国际设计团队创设多元研发环境是链式升级可取之道。

鉴于尚不齐备链条升级能力,长三角制造企业可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将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区域内国际研发资源经由互联网与一个智能agent联系起来,以FTP、E-MAIL、网络视频会议、BBS等方式双向互动交流、创新市场需求信息、创新思想及方法、创新合作意向、更高GVC节点的产品技术创新进展及创新成果交流,整合创新资源并将其共享于各主体,并促使上述信息、知识向制造业的设备生产线、员工技能培训和全新品试产、投产转换。而链式创新体系结构内经济主体通过专利、非专利技术作价方式认缴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的股份,技术作资参股,资本化市场运作,创新利益分配,并带动区域内制造业的链式创新升级,可以克服长三角制造企业规模的现实制约,借助“链主”的全球采购和营销网络实现自身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向高附加值环节的升级。▲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5.6-25

[2克利斯·弗里曼,罗克·苏特.工业创新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程源.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GereffiG,HumphreyJ,SturgeonT,TheGovernanceofGlobalValueChains[J].IndustrialandCorporationChange,2002,11

[5]黄永明,何伟,聂鸣.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