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关注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阎青张家勇李湘君

阎青张家勇李湘君(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教学反思基本理论知识贫乏、基本方法不当等,本文从教学反思的内涵、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入手,论述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增强其职业能力。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104-02

FocusonTeachingReflectiontoPromotetheGrowthofTeachers

YanQing,ZhangJiayong,LiXiangjun(HuaihuaMedicalCollege,Huaihua,Hunan418000)

【Abstract】Vocationalteachers'reflectiveconsciousnessisweak,theknowledgeofthebasictheoryofteachingreflectionispoorandbasicmethodsareimproper.Fromteachingcontent,thecontentandmethodsofteachingreflection,theteachingreflectionintheprofessionalgrowthofteachersplaysanimportantroleinhelpingteachersimprovetheirteachingandtheoreticallevel,andenhancetheirprofessionalcompetence.

【Keywords】Teachingreflectionteachingprocessteachergrowth

近年来,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已得到广大教师的首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时下,特点是高职高专教师,虽然也有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但其反思意识不强,反思行为处于随机、零散的状态,缺乏计划性和持续性,这直接导致了反思行为的偏差和低效。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从事教学,而没有充分反思和升华自己的经验,那么即使他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能停留在一个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而非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

1教学反思的内涵及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视的过程,是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重新认识,从而产生新的更趋合理性的教学方案与行为活动的过程,是教学的反思与反思后教学的有机统一[1]。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它不同于专家的理论研讨,它要求教师本人对教学中的问题做出理智的选择,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系统观察、思考、假设、验证,并伴随着教学始终。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不是一种面向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2]。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mer)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两者的共识都是把反思作为教师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去思考教学行为的不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地踏步,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由此可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自己工作经验的反思。

2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能够使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2.1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师行为的指南。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从多维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增强其职业能力。

2.2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实施的具体安排,对教学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教学进行反思时要格外重视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如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适合性、因材施教的合理性、教学策略的多元性,教学方法的优化性等等。教师应该积极检查自己的思路,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2.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无定法”。因此,我们要经常反思在教学中哪些教学方法用的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哪些方法用的不当,哪些更适合这节课,通过不断的反思来丰富自己的教法,优化课堂。

2.4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否恰如其分,是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和效果如何,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

2.5学习过程的反思

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6对学生评价的反思

虚心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与管理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更能做出客观评价,使教师更能看清自己教学上的优点和不足,更能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与需要,以便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

3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3.1教学日志反思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结当日课堂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做出深刻的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应吸取的教训。写教学日志的过程也是一个内省过程,它既记录了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教训与疑惑的问题等,但更重要的是反思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应如何解决,从中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3.2合作互助反思法

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通过开展教研活动、集体讨论、与同事进行磋商等方法,彼此真诚地交换意见,集思广益,共同分析、反思问题的根源,提出改进的措施。这种方法一是能及时帮助教师发现本人所意识不到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在更高层次上提高自我。二是教师之间的共享反思,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得教学反思收到更好的效果。􀀁

3.3问卷调查反思法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分析相关的数据,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反思问题、处理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3.4教学观摩反思法

主要以相互听课的形式,观察和分析教学活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是借“他山之石”,在观摩过程中,听课教师是一个观察者、学习者、评价者和反思者。他要关注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反馈等,课后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作为反思教师,也应主动邀请别的教师来听自己的课,让他人来评估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后互相交流,反思一些教学细节,探讨改进措施。

3.5教学实录反思法

这是一种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培养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方法。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录像,供课后观看。通过观看自己或同行的课堂教学录像,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状况,从中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及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学。

3.6教育博客反思法􀀁

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彼此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每次教师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较难、较偏的问题,或是课堂上没有听清楚、没听懂甚至也有可能是教师强调不够的,也包括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写了出来。教师通过网上阅读,从中可全面了解学生认知过程中产生的迷茫困惑、顿悟觉醒,能深深地感触到学生心灵深处的自卑或自傲、痛楚或快乐,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辅导,交流畅谈,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带动了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了教育的和谐发展。

4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学发展的灵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1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长期以来,教师只作为一种职业,而未被看做一种专业,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自己的专业标准,一般认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和个人实践知识等一些狭隘的教学技能。我国学者林崇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并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和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程。由此可见,教师职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研究者、反思者,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因素[3]。

4.2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体现了教师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感受、学习技能的掌握、心理的承受力、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情感和学习过程等,以及自己的教学效果,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教师会主动调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这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体现[2]。

4.3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助于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

职业道德感的重要方面就是责任感,它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公事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向学乐学,成为富有创见的教育行家,更好的去发展学生。

4.4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通过交流讨论、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积累经验,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主动参加教育研究活动,有针对性开展科研实践,其研究结果又用于指导教学工作,如此通过不断的循环反思,螺旋提升其教学研究能力,从一个“知识传授者”最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4.5有助于教师教育风格的形成

教育风格是在考虑情境影响的条件下,教师经营教与学这一相互作用过程的某种个人方式。然而教育风格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它是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学习其他教师行之有效的策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教育风格是不可教的,只有经过自己对教学过程每一个细节的深刻反思,才能从模仿到独立探索,直至教育风格形成[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长期的教学反思实践,就可形成个人风格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楚廷.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225-240.

[2]谷素华,杨国燕,张瑜.教学反思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与职业,2010,651(11):42-43.

[3]王录梅,冷泽兵.教学反思的概念、价值及其途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1):67-68.

[4]杨冬梅.论教师教学反思的价值取向.医学教育探索,2006,176(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