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郝庆辉费凤兰

鹤岗市中医院154100

摘要:目的对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接到的头孢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56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人体各个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涉及药品16种,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分别排在一二三位。结论头孢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累及系统较广,涉及药物品种多,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预防,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关键词: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预防;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谱较广,杀菌能力也较强,为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抗菌药物。近几年的调查发现,随着头孢类药物应用的不断广泛,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加剧,使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因此,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展开积极的预防对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头孢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抽取其中的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得到明确结果为头孢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资料完整,自愿接受临床研究。

1.2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不良反应结果与预后、不良反应涉及药物种类等展开回顾性分析,对头孢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特点进行调查分析。

1.3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对比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

本组56例患者中,包括有男34例,女22例,男性多于女性(P<0.05),患者年龄在7-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13.4)岁。

2.2不良反应涉及药物种类

不良反应涉及药品16种,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林排在一二三位,分别为头孢曲松17例,头孢哌酮13例,头孢唑林10例。

2.3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本组56例不良反应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1天之内者20例(35.71%),发生在给药后1-5天之间者25例(44.64%),发生在5天之后者11例(19.64%),显然,发生在给药后1-5天之间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

2.4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与表现

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

3讨论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头孢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有过敏性反应,以皮疹、荨麻疹、红斑、瘙痒症状为主,调查发现[2],除了第一代头孢类药物会产生一定的肾毒性之外,其余头孢类抗生素在常规剂量时均不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曾有研究发现[3],部分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溶血反应,还有一部分患者在用药后,导致头孢类药物在胆汁中的浓度偏高,致使患者出现腹泻等症状。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头孢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不良反应可对多个系统造成累及,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所占比例最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除此外,涉及头孢类药物种类繁多,其中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林排在一二三位。通过调查发现,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给药后1-5天内,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及时发生异常及时展开处理。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体会到,针对头孢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临床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5]:①坚持抗生素用药原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头孢类药物只具有杀菌作用,针对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无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用药前,应做好致病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择;②坚持个体化用药。针对一些过敏体质、头孢类药物过敏者应慎重选择头孢类药物。除此外,存在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头孢类药物,应对患者用药过程中血清中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肌酐清除率等进行实时监测,依照患者的病情程度,对给药剂量、时间等进行调整,若是患者凝血机制存在障碍,发生溃疡,则需要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密切的监测,联合用药需慎重,切忌与华法林和肝素联用;③对用药反应进行密切监测。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后的1-5天,因此临床应加强给药后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处理,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头孢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累及系统较广,临床表现多样,在今后的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符大侠.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与药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2:504-505.

[2]赵丽红.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应对[J].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338-1339.

[3]李云.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2:714-715.

[4]吴经云.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3:173-174.

[5]姚卫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