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与发展同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情趣与发展同在

杨志娟

吴江市芦墟实验小学杨志娟

【教学片断】

教学比喻句“像眼睛,天的眼睛……”时,抛出阅读话题“用一个字来谈谈这一比喻带给你的感受”。生潜心读书,静静思索,热烈交流。

生A:我想用“新”这个字来形容小外甥的比喻。

师(顺势追问):能说说小外甥的比喻“新”在哪里吗?(此时注意到学生犹豫着,有些紧张)生活中你常听到人们将月亮比作什么?

生A(豁然开朗地):人们常把月亮比作弯弯的小船,我是第一次听到将月亮比作眼睛,所以感觉到“新”。(激动地坐下)

师(期待地):谁再来说说自己不同的感受?

生B(自信地):我想用“奇”这个字来形容小外甥的比喻。因为在小外甥的比喻中月亮是变化着的,因而也是多样的。而月亮像小船、像玉盘这样的比喻中月亮的样子是单一的。

师(真诚地抚摸孩子的头):多精彩的解读!你真是个会思考、会比较的孩子。同学们如果你们再细细品味小外甥的解说一定还会有新的感悟。

生再次潜心读书,或徐或疾。

生C:我还想用“趣”来形容小外甥的比喻。因为……(他绘声绘色地说)

学生继续绘声绘色地读着小外甥的话,一边还投入地眨起了眼睛。

生D:小外甥的比喻恰当,解说又那么有趣,我觉得可以用“妙”概括。

师(情不自禁带头鼓掌):你是个会倾听会概括的孩子。现在让我们一起凝望这一轮明月,也用最妙的比喻写出你幻想中的月,为月编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学生跃跃欲试,沉浸在奇妙的幻想中。

生E:月亮像小嘴,生气时就撅着嘴,高兴时就张着嘴笑个不停。

……

【教学反思】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悠悠墨香之间,又有多少诗家词匠陶醉于品词炼句之中。《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与曹植成诗之后的吟唱起舞,真是酣畅淋漓!我们为何不能让学生也享受到这种语文学习的境界和乐趣呢?《望月》是一篇诗情盈溢的佳作。教学本文,我着力于对文本情意的挖掘:为学生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努力创设一个能让孩子们乐于学习语文的佳境,融合情趣,从而构建了趣味学习、探究发展、情境升华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在趣味中学习

“教育的首要目标应使严肃的事情变得有趣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就充满了生机。此教学案例中,我紧扣小外甥关于“心中月”的精彩的比喻——“像眼睛,天的眼睛……”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感受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体会比喻的精妙,也饶有兴趣地展开幻想的翅膀,用妙喻书写童心。这样的比喻,是独特的,更是人物灵性的妙意所在。通过比较,学生领悟到语言的妙趣横生,赞叹“真有趣”后的欣欣然,成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催化剂,不断催生着孩子们“潜心读书,静静思索”,从而与文本又一次亲密接触,徜徉于作品描绘的情境中,感动于文本人物的真、善、美,努力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从而真正统协于刘勰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二、在探究中发展

贾岛“推敲”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也被广泛吟诵,这是因为他们字斟句酌,对语言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用一个字来谈谈这一比喻带给你的感受”正是迁移了古人的锤炼语言的意识和精神,也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入近于准确。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对比喻句感受的,呈现过程,既是对课文内容不断深入理解的过程,更是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新——奇——趣——妙”的完善过程,畅谈各自的理解的过程,正是学生自主探究中求得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解读深化理解的过程。语言的流畅表达需要情感的催发。当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时,课堂便会焕发出令人陶醉的情境。它更让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情感的,语言的……

三、在情境中升华

“生命与活动同义,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平时我们单调的教学方法,严肃的课堂纪律,束缚了学生的自由,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设置情境:让学生一起凝望这一轮明月,也用最妙的比喻写出各自幻想中的月,为月编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学生思维飞扬,和文本中的小外甥一样,沉浸在奇妙的幻想中。是呀,唯有实践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想让学生走进教材的丰富世界,必须让我们的教学方法被学生所接受。学生读得尽情,想得入迷,说得尽兴:“月亮像小嘴,生气时就撅着嘴,高兴时就张着嘴笑个不停……”多有情趣、多有创意的语言!由此,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达成也便水到渠成了。

阅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因为它本身也是一种人生体验:情趣要体验,探究要经历,情景须徜徉,真正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快乐对话中,进行思想的砥砺与碰撞、情意的体悟与交流、美感的激发与生成,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