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中汉英词义的甄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3

英语写作中汉英词义的甄别

韩雪

[摘要]在练习英语写作的时候,很多学习者注重语法的准确和篇章结构的合理,往往忽略了用词的准确。尤其是某些含有独特喻意的词汇,受社会环境、宗教文化、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个事物汉英两国人民的认识,词语表达及喻体的使用是不一样的。本文从文化差异、汉语的义位多项性、汉英喻体的不同及习惯用语等几方面来阐述在写作中如何甄别词义。

[关键词]英语写作甄别词义汉语义位喻体差异习惯用语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写作。正如我们要用自己的母语写作一样。但是用第二种语言写作较之用母语困难多多。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词汇是构成一片文章最基本的要素。人类的语言受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及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汉英两种语言结构与词汇的思维转换是否得当,是写作中的重要因素。人类最初的语言原本是一词一意,但是随着交流和使用的需要,语言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创造太多的新词又会很麻烦,所以在悠久的语言发展史中,逐渐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一个简单的字或词就可以表达许多丰富的内涵。

“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素,最突出地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魏金梅)英语文化很多受到圣经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耶和华用地上的土创造了亚当,取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二人在伊甸园中以果子为食。神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们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创世纪)但是在蛇的诱惑下,夏娃“见那棵树的果子好做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创世纪)就吃了,也给亚当吃了。那是一种形似苹果一样可爱的水果,亚当吃的时候由于心中惶恐,急切中被果肉卡在了喉咙,形成了一个结。神为了惩罚他,除了“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创世纪)外,喉咙处永远留着那个结,作为偷吃的罪证。后世的男子喉咙上都有个结,Adam'sApple----“喉结”这个英语成语由此而来。这便是宗教文化的痕迹。若从汉语文化角度来理解,男人的喉结是怎样都无法和苹果扯上关系的。

再以“对不起”为例,受英语影响颇深的香港,免税店里结一次账,银台小姐说了不下10次sorry。英语中sorry使用的频率很高,“英国人每天要说sorry368次”(孟昭连:《你好?谢谢?对不起》)。英语的sorry除了表示道歉外,悲伤、遗憾、惭愧、拒绝等意义也用sorry来表达。比如:

例1:We'resorrytohearofyourmather'sdeath.我们获悉令堂去世,非常难过.

例2:I'msorrytosaythatIwon'tbeabletoaccepttheadvice.很遗憾,我不能接受这个建议.

例3:I'msorryaboutwhatIhavedone.我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惭愧。

例4:“Canyouhelpmetofinishmywork?”“I'msorry,Ican't.”“能不能帮我把工作干完?”“很抱歉,我无能为力.”

中国人很少说对不起,因为汉语有更丰富的语言来表达sorry的语义。4个例子中英语全是sorry,对应的中文用了4个不同的词:难过、遗憾、惭愧和抱歉。

我们要构思一篇英语文章,除了考虑语篇结构与情节,还要考虑如何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出心中想说的话。尤其是,构思之初,总是习惯用母语打个腹稿然后再用英文落笔。问题就来了,我们的母语——汉语,与英语比起来,汉语不光词约义丰,含义隽永,还有双关义、象征义、隐喻等特点。要把英语写得和汉语一样神采飞扬,落笔的时候汉英词义的同义转化与选择是首要的功课。

比如“想”,这个字,它有很多义位----思考、推测、希望、想念等。当你要想写“我想帮助她”这句话时,“想”这个词与之对应的英文分别是think、expect、hope、miss、want等。用哪个准确呢?先分析以上这几个词确切的英语词义:

①think--思索;以为;看待,思辩;考虑;构想;回忆。

②Expect--期望;预料;要求;认为(某事)会发生,预期;期待;怀胎;怀孕。

③hope--希望;期望;期待;认为;盼望

④miss--想念;错过;漏掉。

⑤want--应该;打算;需要。

然后再分析“想”在此句文中的意思,即在这句话中的同义词是什么。分析结果是一种帮助别人的希望、愿望,对应到英文是hope或want,那这句话可以写成Ihopetohelpher./Iwanttohelpher.仔细考究词义,写作中就不会用错单词。

另外一些汉语词汇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即隐喻特征。“汉语的隐喻可能比英语更发达。这是由于汉语这种无冠词、无格位变化、无动词时态变化、可少用甚至不用连接词的语言,比起逻辑性较强、注意形态结构的印欧系语言更易于张大词语的多义性、表达的隐喻性、意义的增生性。”(温科学)

在写作中作者要将汉语者思维中的喻体意向转换成与英语读者的思维能产生共知性的喻体。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一个群体熟知的物象会成为喻体,比如乌龟,在古代的中国,龟是灵兽,亦是长寿的象征,现代随着语言的变迁已经成了极具贬义的词汇了,中国人很熟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龟的意义。但是这些对英语读者是陌生的,他们读到有龟的文字不可能产生和中国读者相同的喻体共鸣。如果写作者希望用tortoise在英文中也表达出如上许多的汉语意项也是不可能的。Tortoise在英语中指乌龟这种动物外,最多形容行动迟缓的人。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中国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一种很蠢很幼稚的举动。如果写成英语displayone'sslightskillbeforeanexpert,英语读者只可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本意,但是生动的喻体消失了,修辞效果荡然无存。英语中有一个成语Toteachthefishtoswim.教鱼游泳,鱼这个喻体和鲁班有异曲同工之妙,用这样的英语成语既可以表达班门弄斧的准确意思,修辞效果也保留了下来,文章会很有光彩。

汉语中丰富的成语具有“结构紧凑,形式简练,寓意深刻,形象鲜明,表达生动”的特点(刘法公)。在写作时也要先将他们换成意义相同,与英语有对应的语言后再下笔。不失去比喻性和文化色彩。比如“同舟共济”,词典的解释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仅4个字既有本意,又有喻意。在写作中如果写成sitinoneboatandcrosstheriver,英语读者只是看到了字面的意思,“一起过河”,表达不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这种比喻色彩,文章减色不少。若用英语表达这种喻意的氛围可以用同义的“一起度过难关”来描写----pulltogetherintimesoftrouble.直接对应四字汉语的英语是没有的。

英语写作还要顾及有些话语在汉英思维中表达的意向是不同的,比如醋,在汉语中的喻意是用来比喻嫉妒,比如“吃醋”、“醋意”、“醋坛子”。但是vinegar在英语中的喻意是表示不高兴,绝没有嫉妒之意。因此在英语写作中sheeatvinegar。这句话表达不出“她在嫉妒你”的意思,正确的是Sheisjealousofyou。还有风这个词。在汉语中东风总是春天的使者,或表示美好的事物,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来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东风在汉语中是春天的象征。但是在英语中东风却代表寒冷和风雪。有一句英语谚语Whenthewindisintheeast,Itsneithergoodformannorbeast.(风从东方来,不利人和畜)。汉语中西风让人联想到的总是寒冷、凄凉与萧瑟。皆因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了如此大的悬殊。中国东面是海,西面是大陆,英国正好相反,东面是欧洲大陆,西面是大西洋。英国的东风就和中国冬天的西北风一样,是寒冷的;西风是温暖湿润的,在写作中东风可以用春风来表达---springwind,西风用秋风或冬风来表示---autumnwind或winterwind,这样可以避免由方位造成的理解错误。

汉英两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还形成了丰富的习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型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赵艳芳)由于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不同,习语的表达也是不一样的。在写作中要确定本体和喻体的语义关系,找到相似的喻体寓意点。比如blackandblue青一块,紫一块,翻译成英语颜色就不一样了,是blackandblue。当要表示一件事情很容易做时汉语是“小菜一碟”,英语则把菜换成了蛋糕----apieceofcake.这显然是由两国的饮食习惯决定的。汉语的菜在英语中对应的喻体是cake。

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对动物的情感和联想意义也是不同的。汉语的狗总是带着贬义,狼心狗肺,狗仗人势,但是英语中的dog却有不同的含义。Worklikeadog,拼命地工作,而汉语是用牛来形容辛苦工作的。Sickasadog,形容人很虚弱,汉语形容人虚弱不用“狗”,说“病猫”。西方将狗视作人的好朋友,常以dog形容人,如:Everydoghasitsday。(人人都有得意日)。Everydog就是Everybody,英语可以这样写,但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在汉语中用狗喻人是贬义,比如狗腿子之类。当文章中要表达如鱼得水时,英语含有相同寓意的喻体是duck,likeaducktowater.而不是fish。

综上所述,汉英两国的人民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但语言表达是不同的。“它的意义经过长期的运用、演化、沉积,固定了下来,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尽管我们也许遗忘了"(温科学)。写作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出作者心中思维、思想和情感,读者要能正确的领悟作者的写作初衷,只能通过语言词汇的表达来感受。正确甄别词义,准确理解隐喻语言的思维变换,找准喻体,了解两国语言风俗,这也是英语写作中需要顾及的一点。

注:

[1]王福祥,吴汗英.文化与语言[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魏金梅.东风与西风--浅谈文化差异与翻译[J].山东:潍坊学院学报,2004,(5).

[3]温科学.英汉隐喻对比研究--隐喻的共根[J].外语教学,1995,(3).

[4]刘法公.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M].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8.

[5]孟昭连.你好?谢谢?对不起[N].天津:今晚报,2013,1,10.

[6]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价[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7]李媛.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隐喻[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8]杜音.从心理学角度看词义引申的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

[9]林元龙.隐喻的生成原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10]曾庆敏.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8).

[11]轩治峰.汉英文化中东风与西风内涵比较与争辩[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作者单位: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邮编:3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