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攀比心理的形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小学生攀比心理的形成及对策

崔建梅

崔建梅

摘要:认真研究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成因,寻找好的解决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攀比心理;成因;对策

而今,追求时尚、重视品牌等消费观念,在小学生中广为流行,攀比风竟然愈演愈烈。学生按照“品牌”为标准划分等级。并煞有介事地搞起了所谓的“排行榜”,已成为学生中心照不宣的事实。以运动“行头”为例:衣服、鞋袜什么名牌都没有的同学,列为“最不好”的一级;“稍好的”同学穿中低档的国产品牌;“上层的”同学穿高档的国产名牌;“最上层的”同学穿国际品牌。此外,便是热衷于比较谁的父母是“成功人士”,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行头”就是通行证,以为这样才能挣足面子。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儿童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攀比心理是当前小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给家庭、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为学生传授多种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和道德品质,更重要的应该是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能面对未来社会的种种挑战,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坚强、自信,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因此,认真研究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成因,寻找好的解决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成因

小学生的攀比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个性特征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有些小学生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走向极端。这些学生自尊心很强,但有时又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尤其当看到别人比自己某些方面出色时,就会不切实际地跟人家比较。

2.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小学生心理攀比产生的社会根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外在物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对物质的追求出现了一些偏差,腐败奢侈之风也在社会中盛行,电视网络媒体对这些现象也有大幅度的报道。这些报道多少都会使孩子有效的心灵受到一定的影响。

3.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是造成攀比心理的重要原因

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比起过去来,已经有了质的的飞跃。现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看到别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

还有一些家长,家里条件不好,但是自卑心作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在跟同学的交往中丢面子,受人欺侮。于是在孩子提出的要求超出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的时候,也会尽量满足。这也是导致学生产生攀比心理的重要因素。

4.不恰当的学校教育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学校、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平时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说:“你看某某某,成绩多棒,他的爸爸妈妈多好。”“你们现在的好生活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你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学校,以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事实上,教师在无意识中,会对长相好,成绩好或者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格外关注和照顾,这些学生容易引起教师的重视。这些不好的因素,都会让学生逐渐产生攀比和炫耀心理。

二、化解学生攀比心理的方法

1.把攀比引向良性竞争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交往更加频繁,人与人之间的攀比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攀比的面也越来越广泛。在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下,只是凭一时的冲动或是受某种外力的影响与他人盲目的比较,这类攀比是消极的,对小学生是有害的。因此,在小学生攀比行为引向良性竞争的过程更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品德,保持积极意义的良性竞争。

2.家长要率先垂范,树立榜样

孩子们天真无瑕,心灵纯洁,好奇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但是未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孩子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常为父母所忽视。所以说,要求孩子做好的父母必须先做好。

3.教师要正面引导,加强教育,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故事教育、榜样引导

小学生普遍爱听故事,因此,以故事来教育学生,是迎合他们的心理需要,同时富有趣味,无形中让学生从故事中人物角色的行为与思想中受到教育。

(2)学科渗透、潜移默化

学科教学是小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领域,因此对小学生攀比心理的引导与教育应该在学科教学中努力渗透,特别是语文与思想品德教学中。

(3)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在班集体中讲求民主,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关心体贴学生,尤其对经常和人家攀比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社会是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信,只要人人自勉,端正态度,我们一定能够营造出一种既和谐平等又健康轻松的社会氛围。但愿我们的孩子少一点虚荣,多一些自尊;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少一点盲目攀比,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点物质享受,多一些精神追求。让我们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快快乐乐地学习,健健康康地生活吧!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一铁路小学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