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罗姣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罗姣莲

罗姣莲

(武冈市人民医院湖南武冈422400)

摘要:目的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成本、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率失常发生率,减少患者经济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一般是由于冠状脉动脉硬化导致的,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大多会并发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2]。因此,必须要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护理,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共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7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75.15±3.54)岁;常规组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4.82±3.7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睡眠护理、吸氧护理、心电监护、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密切监测患病情变化。临床研究发现,心律失常一般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1~2周,24h内发生率最高,发病时间段一般为5:00am~12:00am。因此,护理人员应保证抢救仪器均处于待命状态,严密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h的生命体征以及情绪状况,合理分配夜班、上午的护理人员,每隔20h记录1次患者的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气促等心律失常的表现,要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并实施抢救。其次,还要观察患者的心率以及心律变化,分析各项参数,设置警戒值,一旦报警,要立刻对患者进行检查,预防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第二,药物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改变传统的给药方式。每天1次服药的患者,在5:00am时给药。每天2次服药的患者,再在2:00pm给药。每天3次服药的患者,分别在5:00am、11:00am、8:00pm时服药。用药后观察患者是否有生命体征变化,判断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第三,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分析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采取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树立患者对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第四,环境护理。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在某一时间段,严格控制病房外的人流,限制探视次数,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康复环境。保证病房内温度与湿度的稳定;第五,康复锻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明显改善后,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适当进行康复锻炼。锻炼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心率≥110次/min、胸痛、气短、收缩压下降幅度≥20mmHg等情况,要立刻停止运动,卧床休息。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住院成本、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率失常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表,出院前让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住院成本、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通过()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心律失常发生率、满意度)通过率表示,采用X2检验,若结果P<0.05,则证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对比

表1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3.讨论

有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后1h内死亡率最高,可达65%,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3]。因此,除了要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抢救外,还要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服务。循证护理是在医学发展下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工作遵循计划性、规范性、科学性的原则,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成本、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原因如下:循证护理改变了常规护理的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5]。根据心律失常的特点,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的时段给予药物,抑制了儿茶酚胺的释放,减缓的心率,有效降低了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心理护理,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促进了心脏功能的恢复,保证了患者预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并由护理人员进行监督,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率失常发生率,减少患者经济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纪金娟,徐汉丽.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前位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250-251.

[2]王霞,李小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8):121,123.

[3]李玉琼,李雪娟,邓方利,等.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4-6,13.

[4]陈丽娜,周焕芳,任国琴,等.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1-13.

[5]苏红梅,周云,曹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

[6]卢亚,庄则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5):469-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