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道德判断力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幼儿的道德判断力之我见

赵冬梅

赵冬梅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二幼儿园138000

幼儿和成人一样,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空间之中,每天都要遇到许多需要运用自己的道德认识进行判断,从而作出行为决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的孩子比较“懂道理”,其行为也较符合社会准则,易于被人接受,可也有孩子总是“不讲理”,常常“乱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孩子道德认识水平不同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如果成人平时能对孩子经常性地“晓之以理”,那么对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力、使他们懂得一定的道理都是大有好处的。

孩子的道德判断水平对于决定孩子在某些特定场合中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也就显示了孩子对社会的理解和适应能力的增强。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道德判断力呢?我们认为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民主气氛。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凡道德判断水平较高的幼儿,其父母一般都与孩子保持着温暖、亲密的关系,善于言语诱导、以理服人。这些父母都比较注意提高家庭生活的民主气氛,对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看法和意见都进行公正的考虑。一个民主的家庭应当让孩子有较多的自由选择与决定的机会,父母应在必要时能用较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换意见,讨论已作出的决定,并与孩子一起评估将会造成的后果。

家庭中需要有民主气氛,在幼儿园班级中也是如此。例如,我园有个实验班的老师,重视让幼儿在发现问题时自己思考和讨论解决方法,而不是一手包办代替、决断对错。一段时间之后,这个班孩子的独立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许多孩子在有了矛盾时会用讨论来推断谁是谁非,用猜拳、轮流、谦让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向老师报告、依赖老师做“仲裁”。这说明,即使对于幼儿,放手用民主方法解决道德判断与行为争端问题,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约束技巧。幼儿的道德判断水平与各种约束幼儿的技巧之间存在某种可能的关系。例如,有人曾研究三种类型的家庭约束技巧对孩子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第一种是强制手段,如体罚、强令、剥夺物质目标(如不许吃零食),或剥夺某些权利(如不许出去玩)等。第二种是说理方法,向孩子解释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例如告诉孩子,打人会使另一个孩子感到疼痛,被打的孩子不愿和你做朋友;老师和其他人也会认为你不是个好孩子等等。第三种是“情感取消方法”,即不理睬孩子,威胁说不要他了,或明确表示不喜欢孩子等。

研究发现,强制手段与幼儿的低水平道德判断相联系,而说理方法则与高水平相关。至于情感取消方法,其效果比较含糊。所以有人提议,应主要采用说理的方法,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懂得为什么不能做某些事。同时可以辅之以适时适度适量的惩罚,以期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促使道德体验的深化,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而情感取消法,一般可以在父母与孩子关系相当好的情况下偶而采用。

三、同伴的交往与启迪。通过同伴交往,孩子的相互合作意识得到滋长,他们之间的给予或付出是相互的,一般不存在一方是主要控制者的问题。同伴交往的经验能帮助孩子从道德的现实性中解脱出来,也就是说,从外部规则、成人控制的约束下解放出来,使孩子通过自主性的活动获得道德体验,从与别人相处的需要中产生道德意识。

另外,耳闻目睹同伴的道德判断策略也是一种促进方式。因为看到别人的策略可能与自己的预料有所不同,于是产生了认知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驱使幼儿思考,对自己原有的信念产生疑问,受到启发,从而改进自己的道德区辨力与判断力。在解决不平衡时,孩子还会运用新的认知技能,于是,可重组自己的道德认识。有的孩子道德判断水平较低,如能常与水平较高的孩子一起相处,就会受到正面影响,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

四、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幼儿的道德判断能力与在教室中的行为问题具有密切的联系。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每天要面临许多实际问题,面临老师、同伴的要求和纪律的约束。幼儿能否正确理解和判断别人的想法、情感、要求和企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能有效地遵守课堂秩序、能否与老师和同伴友好相处。所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学习良好行为的思想、情感基础。提高孩子的道德判断能力,能有效地减少班级中的行为问题。

教师可通过组织幼儿扮演角色游戏或木偶游戏来帮助孩子体会别人的角色心理。站在某个别人的角度体验生活情境,强调他人的需要,能有效地把孩子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与别人的认识和感受联系起来,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例如,让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扮演木偶戏中常常受人欺凌的角色,可使孩子充分体验受害者的心情和感受,从而理解自己日常的行为对别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各种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应该与孩子的实际生活有关,使孩子真正有机会介入解决自己的问题。讨论时,教师的任务是让孩子们充分理解所要讨论的问题或难题,如:“5只皮球,可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说清楚为什么要做出某种判断的理由,还要鼓励大家说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解决方法,引导孩子们对各种想法作出评价。

教师还应当启发幼儿体验同伴间积极交往所引起的满意和快乐的感受,培养师生间相互喜爱的情感气氛,并处处注意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道德行为的榜样。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应随时鼓励,给予强化,并有意识地针对孩子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