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及用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及用药研究

白洁

白洁(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12)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45-01【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临床急救路径及药物治疗模式。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4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予以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所纳入40例患者无院前死亡情况,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存在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恢复较好29例患者(72.50%),植物生存状态患者10例(25.00%),死亡患者1例(2.50%),死亡时间为治疗后2周。结论:有效的临床抢救路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且辅以科学的药物治疗方案可相应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合理关注。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急救路径;药物治疗;效果

脑出血是患者动脉硬化、高血压而诱发脑血管破裂、血溢于脑的临床表现,致残、致死率相对较高,为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临床证实,于脑出血患者入院初期及时给予急诊抢救措施,清除患者脑室内积血,降低继发性脑损伤是为关键[1]。为定向强化脑出血患者临床救治效果,本研究定向选取了我院2012年11月以来所救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给予了科学的急救处理及药物治疗措施,取得了相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区间为36~82岁,平均年龄(55.3±7.6)岁。其中2例患者经头部CT检测确诊为内囊出血,3例患者为基底三角区出血,6例患者为左侧颞叶、内囊出血破入脑室,8例患者为左侧基底节出血,6例患者为左壳核出血,7例患者为左侧枕部破入脑室,8例患者为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最少为20ml,出血量最多为150ml,发病时间均未超过10h。1.2方法针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应遵循预防出血、积极控制脑水肿、调控血压这一主诉原则。患者入院后,需给予初步检查,进而展开下一系列抢救工作,其中包括对患者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监测、镇静,吸氧等,以最大化强化患者抢救成效。本研究4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路径如下。

(1)引导患者绝对卧床,并抬高患者头部15°~30°,降低脑部血流量,减少脑水肿。对于初发病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应尽量避免患者身体的来回搬动,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检查,因为往复搬动患者,将会加重患者脑内出血情况,迁延病情[2]。

(2)昏迷患者应先检查患者瞳孔、呼吸情况,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的变化,判断病情。进而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将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误吸,并为患者作吸痰、吸氧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阻滞严重患者,必要时可予以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3)抽搐患者应放置开口器,并迅速为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或吸氧,及时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同时可选择静脉留置套管针,以保证各类急救药物能够于短时间内及时输入,并切实掌握好滴液速度,注意局部有无渗液情况。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能够适当给予止血药物,立止血1kU次/d,也可给予100ml冰盐水+8mg正肾上腺素鼻饲,赛克40mg静脉推注,1.2次/d[3]。

(4)控制脑水肿、颅内降压。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约于4~8h内达到高峰,3~5d之后逐步消退。基于脑水肿能够促使患者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是影响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及加大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所以现实中应着力在脑出血急性期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具体措施如下:①头部降温。应用冰垫、冰帽、冰袋等予以头部降温。②适度换气。借助人工呼吸给氧,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③应用脱水剂。当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反应时,予以20%甘露醇125ml作快速静脉滴注,2次/d,或给予呋塞米20.40mg作静脉推注,每12h同甘露醇交迭使用,以便降低甘露醇使用过量损害肾功能。联用3~5d,以缓解脑内水肿,颅内降压,防止脑疝,保护患者脑细胞。当颅内压出现缓解后,能够改行10%甘油果糖作静脉滴注[4]。

(5)控制血压:同时脑出血患者抢救中,还应针对性了解患者年龄及有无高血压病史,并实时测量患者血压情况,对于血压处于180/105mmHg以内患者可临床观察不给予降压药物,对于血压超过180/105mmHg患者需适当给予降压药物,急性期可先给予卡托普利、他乐克等药物作降压处理。若患者血压持续过高可给予硝苯地平5~l0g舌下含服,进而根据患者病情作血压控制与降压处理,可静脉滴注尼群地平10mg,1次/d、硝苯地平5~10mg,3次/d、呋塞米40mg,2次/d、卡托普利25mg,2次/d,对于上述药物方案可作适当增减,联合口服降压。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所纳入40例脑出血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其中涵括恢复较好患者、植物生存状态患者、死亡患者。并依据患者不同改善情况,计算患者自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作临床系统对比。2.结果本研究所纳入40例患者无院前死亡患者,经临床抢救,40例患者病情出现了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临床恢复较好29例患者(72.50%),植物生存状态患者10例(25.00%),死亡患者1例(2.50%),死亡时间为治疗后2周。恢复较好患者、植物生存状态患者、死亡患者自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呈逐层增加态势。其中,恢复较好患者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为(1.9±0.3)h;植物生存状态患者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为(4.4±1.3)h;死亡患者自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9.7±1.8)h;三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3讨论脑出血是临床较常见危重病症,具有着起病迅速的特征,会对患者身心带来较严重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有效强化了脑出血临床诊断和抢救的效率,降低了患者致残率与死亡率,但是综合来讲,整体治疗效果依然有待进一步优化。

笔者认为:针对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应当着重注意下述几个方面:①首先,应尽可能做到脑出血病症的早发现、诊断、治疗,规避患者发病诱因,减轻病情迁延。②脑出血患者发病4h内,是为最佳治疗时机,所以此时间段内患者家属应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至医院接受治疗,另一方面院方也应于接诊之后行简单处理同时,给予患者头颅CT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本研究结果可知,于2h内接受抢救治疗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相应较好,而超过4h及以上的患者,出现植物生存状态的几率则大大增加。而接近10h左右入院治疗的患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抢救治疗,尤为关键。③临床抢救并非盲目开展,对于患者实施初步处理不可或缺,因为这关系着后续救治的效果,其中包括出血患者血压、意识、瞳孔、脉搏变化的实时监测记录,同时针对昏迷患者、抽搐患者,事先给予综合吸氧、镇静处理,也同患者预后抢救成效息息相关。比如部分120接诊患者,接诊过程中,相关医生已对患者病情、体征作了初步判断,由此也即便于院后迅速实施抢救手术,争夺最近抢救时间。总而言之,救治脑出血患者的最佳措施,即是“早就诊、早治疗”,当然这需要临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临床医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支持。

参考文献[1]王建芳.158例脑出血患者院前抢救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5):72.73.[2]孙正有.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急救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9):10.12.[3]高金华.脑出血的诊断与抢救[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02(7):97.97.[4]胡琦.抗栓治疗相关性脑出血48例的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