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冠脉造影和冠脉内介入治疗应用分析

/ 2

选择性冠脉造影和冠脉内介入治疗应用分析

刘晓红苟志平赵雪峰孙小丽郭萍

刘晓红苟志平赵雪峰孙小丽郭萍(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168-02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如何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能为诊断冠心病提供较高的准确率,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因其治疗效果理想、简便、创伤小、可重复性好而成为当今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技术之一。本文探讨冠脉造影及冠脉内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实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选择自2008.05~2010.01在本院完成冠脉造影及PCI术的患者,本组469例患者中男319例,女150例,平均年龄(60.8±11.4)岁,年龄范围18~84岁。

1.2危险因素情况合并高血压病265例(56.5%),2型糖尿病119例(25.4%),高脂血症165例(35.2%),吸烟156例(33.3%),冠心病家族史25例(5.3%)。

1.3排除标准晚期肿瘤预期寿命<6个月,严重肾功能衰竭,血液病,严重肝功能损害,脑出血<1年,脑梗死<6个月,拒绝接受介入手术者。

1.4判断结果

PCI适应症、术前、术后处理原则、病变分型、手术成功标准及并发症定义均参照1988年美国心脏学院关于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规范[1]。对并发症的统计主要参照每例患者的冠脉造影记录,同时参照住院病例。并发症的分类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指南[2]。2结果

2.1冠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99.8%(611/612),其中股动脉路径169例次(27.6%),桡动脉路径443例次(72.4%)。右优势型265例(56.5%),左优势型50例(10.7%),均衡型154例(32.8%)。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例(1.5%)。冠脉造影正常155例(33%),冠脉造影临界病变的患者7例(1.5%),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307例,确诊为冠心病阳性率65.5%。675支血管病变中以LAD最多265支(39.3%),其次为LCX227支(33.6%),RCA166支(24.6%),LM17支(2.57%)。A型病变96处(10%),B1型病变57处(6%),B2型病变232处(24.4%),C型病变565处(59.4%),B2及C型复杂病变共797处(83.8%),单支病变97例(20.7%),双支病变73例(15.6%),三支病变120例(25.6%),左主干加双支病变2例(0.4%),左主干加三支病变15例(3.2%),完全闭塞病变8例(1.6%)。TIMI0级血流8处(1.2%),1级20处(3.0%),2级95处(14.1%),3级552处(81.7%),0~2级不正常血流者共123处(18.2%)。

2.2冠脉成形术实施效果CAG阳性307例(65.5%),2例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219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其中217例植入支架,PCI病例成功率为95.9%(210/219),血管直径平均(2.9±0.4)mm,直径狭窄平均(86±9.7)%,成功置入支架441个,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8.4%(434/441)。支架平均直径(2.9±0.4)mm,平均长度(24.0±6.7)mm,支架释放后残余狭窄为(0.05±0.01)%,最大压力26atm,平均压力为(15.0±3.4)atm,平均加压时间为(6.7±4.8)s。球囊预扩张123处,直接支架置入242处,共置入支架441枚,球囊后扩张37处。手术耗时:造影时间(28.6±17.5)分钟,PCI时间(42.9±33.6)分钟,最长时间265分钟。术后住院天数(4.6±2.1)天。同期行PCI150例,占69.1%;延期PCI67例,占30.9%。

2.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①迷走神经反射6例。②假性动脉瘤3例。③4例术后心衰加重。④消化道出血1例,鼻出血2例。⑤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3cm×3cm)4例。⑥2例术后血清肌酐一过性增高。⑦1例发生肠梗阻。⑧桡动脉闭塞2例。⑨术中共发生冠脉痉挛4例,冠脉内夹层2例,无复流现象5例,未出现冠脉穿孔、心包填塞及猝死等严重并发症,无感染、腹膜后血肿,并发症总发生率5.9%(36/612),住院期间总的病死率1.6‰(1/612)。3讨论近年来,冠心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是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已成为威胁中国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仅靠心电图、Holter、ECT、结合临床症状和心肌酶学等检查进行诊断冠心病,易致冠心病的诊断扩大化。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能为诊断冠心病提供较高的准确率。1977年Gruentzig施行了第1例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1987年Sigwart首次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用于临床,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CAG能显示冠脉的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提供肯定的依据。通过CAG排除一部分临床上可疑冠心病者,使患者减轻思想负担,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减轻经济负担。本组CAG结果正常的155例占33.05%,即临床诊断冠心病有很大一部分是误诊。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冠状动脉循环类型以右冠优势为主,符合中国人右冠优势为主的冠状动脉循环特点。本组通过造影确诊冠心病占65.5%,检出率较高,469例中219例有意义的病变中,冠状动脉病变主要累及左前降支(39.3%),其次为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多支病变占44.8%,B2、C型病变占83.8%,提示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且严重,考虑与本地区居民对CAG检查认识不够、基层医院开展CAG尚不普及、患者病情较严重才接受CAG等因素有关。由于B型、C型病变多,会使PTCA的成功率降低,危险性增加。因此,应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教育,尽早行冠脉造影检查,及时处理冠脉病变,减少CABG或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对确诊为冠心病者,根据病变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219例接受PTCA,其中217例植入支架,217例患者共植入冠脉支架441枚,不预扩张直接植入支架242枚,单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2例,PCI成功率95.8%,术后病变处平均残余狭窄(0.05±0.01)。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84.6%,术中并发症发生率1.7%,CAG及PC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7%,住院期间总的病死率1.6‰(1/612)。PTCA目前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有效措施,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总体远期疗效与冠脉搭桥相同,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可明显缓解或消除心绞痛症状,无症状生存时间长,运动耐量提高,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院经积极努力和多方协助,使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成功开展,年手术例次达400余台,年PTCA例次达150余台,手术结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很好的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和预后。我院行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支架成功率等与国内注册数据相近[3,4],在手术过程中均无死亡。我们体会在基层医院开展PTCA是安全可行的,严格掌握适应证、完善配套设施和术中术后的密切监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RyanTJ,LoopFDL,FaxonDP,etal.Guidelinesfor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areport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TaskForceonassessmentofdiagnosticandtherapeuticcardiovascularprocedures.JAmCollCardiol,1988,12:529-54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2):707-718.

[3]俞梦越,高润霖,陈纪林,等.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868例并发症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3,42:550-553.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全国第三次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注册登记资料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2):71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