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子宫与前腹壁粘连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子宫与前腹壁粘连的意义

张志阳

张志阳(新疆巴里坤县人民医院功能科8392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剖宫产后子宫与前腹壁粘连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处理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一年左右因小腹部不适、隐痛、腹部牵拉痛的32例患者行经腹超声检查,根据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及临床对照。结果:32例患者,3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超声诊断相符。结论:超声是诊断剖宫产后子宫与前腹壁粘连的首选检查。

【关键词】子宫与前腹膜粘连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155-01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子宫—腹壁粘连是产科手术的后遗症,多数患者在剖宫产术后一年左右因小腹部不适、隐痛、腹部牵拉痛前往医院就诊,现将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子宫与前腹壁粘连患者32例报告如下,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以探讨超声检查对剖宫产后子宫与前腹壁粘连的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子宫与前腹壁粘连患者32例。其中初次剖宫产患者21例,二次剖宫产患者11例,年龄20~45岁。临床表现:小腹部不适、隐痛16例;月经期腹痛11例;下腹部牵拉痛5例;腹部纵行切口14例;横行切口18例。

1.2使用仪器:使用飞利浦飞凡彩超,探头频率3.5MHZ。

1.3检查方法:常规取仰卧位,检查前饮水使膀胱适度充盈,暴露小腹,探头置于下腹部行纵、横、斜等多切面探查,注意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及子宫与腹壁的关系,总结声像图表现。32例患者中有3例行手术治疗并做病理检查,超声结果与病理及临床诊断结果相对照。

2.子宫—腹壁粘连的超声表现

2.1子宫变长是其最显著特点。本组以子宫峡部及宫颈变长为主,宫颈及峡部也较正常变细。未绝经者(31例)宫体部位肌层厚度正常,子宫整体形态呈“鼓棒”状;已绝经者(1例)整个子宫肌层萎缩,宫体与宫颈粗细大概一致,整个子宫形态呈“长条”状。

2.2宫体前部与前腹壁相贴(此即粘连部位),子宫有被相贴部位牵拉变长感觉,深吸气时,腹腔肠管不能进入宫体与前腹壁相贴部位,膀胧充盈亦不能使相贴部位分离,不能把子宫推向后方。

3.结果

32例患者声像图表现:纵切时子宫明显增大,呈细长形,前壁宫体部分与腹壁紧密相连,充盈的膀胱将宫体下段向后挤压,使上段宫体悬吊于前腹壁,宫体与前腹壁不能分离,腹壁与子宫间形成角度,粘连处回声增强,横切时见子宫紧贴在腹壁上,宫颈及阴道显著拉长。CDFI:宫体血流正常,盆底血管有曲张,血流丰富,3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中,均行粘连处分离,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超声诊断相符。

4.讨论

子宫—腹壁粘连是产科手术的后遗症,剖宫产后,子宫开始复旧,表现为子宫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此时产后子宫体积逐渐变小,产后6周恢复到非孕状态[1],因此子宫前壁与前腹壁粘连均是发生在剖宫产术后6周以内,如6周内发生粘连,使正在复旧的子宫无法正常缩复,使子宫体与宫颈及阴道都受到牵拉作用而代偿性增长[2]。由于剖宫产比例的增加,子宫与前腹壁粘连及其它术后并发症逐年上升。对32例剖宫产后并发子宫与前腹壁粘连患者临床分析,有下列因素:

⑴由于术后所致的出血,子宫切口及腹壁切口的存在,有可能造成宫底与前腹壁的粘连,这种粘连实质是子宫浆膜层与前腹壁腹膜壁层之间的局部粘连;

⑵剖宫产术后产妇多采取仰卧位,保持相对静态姿势,增加了子宫切口及腹壁切口接触的时间;

⑶保留导尿管,使膀胱长时间不充盈,至前腹壁与增大的宫体相贴近时间延长;

⑷术后因疼痛等原因短期内不能下床活动,使子宫切口及腹壁切口的位置相对固定;

⑸术后腹带的使用增加腹壁与宫体的接触面积与程度,也可能是促进粘连发生的因素;

⑹手术使用的切口方式以及术后有无感染等因素。

在产褥期内随着子宫肌细胞的不断缩复,子宫肌层渐变薄至正常,但由于粘连的存在,子宫长度却不能恢复正常。当各种原因使子宫受牵拉时,粘连部位腹膜受牵拉刺激而出现不适或疼痛。子宫与前腹壁粘连超声图像极具特异性,经腹超声即可明确诊断,并且超声检查方法简便、无创伤、可重复,且对粘连的子宫能正确定位和确定子宫与前腹壁粘连的位置与面积,可作为临床处理的依据。因此超声对本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视玲.助产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101.

[2]吴林生.上海: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