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心理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谢凤菊1邓天芳2陈娅3

(1德阳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四川德阳618000)(2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德阳618000)(3德阳市人民医院胃肠血管外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0例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统计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心理组患者护理后SAS、SDS、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动脉瘤介入;心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054-0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ntervention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careinthetreatmentofcerebralaneurysms.Methods100casesofpatientswithcerebralaneurysms,pidedintocontrolgroupandpsychologicalgroup,implementdifferentnursingmethodsofpatientswithstatistics.ResultsThepsychologicalnursingofpatientswithgroupSAS,SDS,lifesatisfaction.Comparedwiththeconventionalgroupqualityscorebetter,P<0.05.conclusionSignificantinterventionforpatientswithpsychologicalnursingeffectincerebralaneurysm.

【Keywords】Cerebralaneurysmintervention;Psychologicalnursing;Effect

脑动脉瘤介入是临床治疗脑动脉瘤的常用术式,但实施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常因对疾病认知较差而出现诸多不良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依从性,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基于上述背景,本院对50例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预后获得显著改善。以下对患者的具体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100例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采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术治疗患者;自愿配合此次研究过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患者。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50)和心理组(n=50),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3.6±8.7)岁,病程2~11个月,平均病程(4.5±2.5)个月;心理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3.7±8.8)岁,病程3~9个月,平均病程(5.5±1.5)个月。将常规组与心理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无差异,可进行研究比对,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所有常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常规病情监测、手术配合、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所有心理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建立护理小组:在科室内及时选择3名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心理护理小组,由护理小组及时对患者实施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如可以和患者进行交流,与患者谈谈最近住院的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心理焦虑、不安等感觉,若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应注意倾听,了解患者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解决,2次/周,30min/次。②常规心理干预:护理小组成员需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向患者讲解脑动脉瘤疾病相关基础知识,如脑动脉瘤的形成因素、治疗方式、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式等,积极回答患者的疑问,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患者充分了解脑动脉瘤如何在生活中预防和治疗,并希望患者能够给予自己的意见,与患者积极探讨,使患者积极配合,共同促进身体的康复;及时采取诱导式提问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性格、兴趣等,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护理人员需采取心理暗示、心理鼓励、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及时疏解患者不良情绪,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患者,当患者积极配合某一项治疗或检查时及时给予患者鼓励,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通过肢体的接触、语言的安慰或者对患者给予礼貌性的微笑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不良的心理情绪,促进患者及时转变角色,并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社会支持: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家属的交流,促进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爱及鼓励;并及时在院内组织病友交流会,通过医院内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烦躁的情绪,还可以相互之间借鉴经验,在生活、饮食、用药等方面进行交流,使患者了解更多的脑动脉瘤信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及时进行集体知识讲座,普及脑动脉瘤相关的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与治疗,并邀请预后显著患者详解治疗经验,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④放松干预:护理人员需及时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并及时根据患者喜好播放舒缓轻音乐,通过音乐、电视、收音机等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及时告知患者进行肌肉放松,告知患者家属可以给患者按摩,20min/d,通过肌肉放松来舒缓情绪[1]。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状况。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及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满意度评价总分100分,生活质量评价内容包括心理、生理、物质、社会四项,总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处理,患者焦虑、抑郁、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常规组和心理组患者的SAS、SDS、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心理组患者护理后SAS、SDS、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脑动脉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极易导致脑出血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脑动脉瘤介入实施血管内栓塞已经成为当前临床治疗脑动脉瘤的常用有效方式[2]。而实施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常应疾病折磨或因对疾病错误认知而出现诸多不良心理,而不良心理的出现极易导致患者机体内分泌紊乱,并引起患者血压升高,极易加重患者病情,引起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病痛折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患者保持舒畅心态,积极与病魔抗争时,将促进患者机体内分泌逐渐平衡,并促进相关物质分泌增加,提升机体防御能力,缓解患者病痛,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3]。由于脑动脉瘤多位先天性急性、动脉硬化或感染所导致的脑动脉壁局限性囊性扩张,且患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50~54岁为病发高峰期,该病治疗方式主要以介入治疗为主,但患者对治疗方式的陌生感和对预后康复的不确定性无形中增加了心理负担,因此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近年来随着生物——社会——心理三位一体医学理念的提出,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期间的护理认识也不断扩展,目前临床护理不仅要求从生理层面治疗疾病,更要求达到患者心理层次进行综合干预,从而提高患者身心健康。对脑动脉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通过成立专门的心理护理小组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会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通过护理人员进行心里暗示、鼓励等,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通过与康复的和正在接受治疗的症之间的相互交流,树立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在闲暇时播放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患者的心理焦虑感和紧张感,帮助患者加快恢复速度。

本次研究中,心理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说明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在心理护理中,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可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改善患者治疗恐惧心理;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可提升干预效果,及时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影响因素,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实施社会支持可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实施放松干预可促进患者及时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改善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4]。

综上,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推广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刘小梅.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引进心理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及疗效剖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124-126.

[2]刘志萍.动脉脑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28(10):161-162.

[3]周红艳.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4):125-126.

[4]周云英,周蓓,罗讯,等.心理行为干预护理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