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2

农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马冬丽

【关键词】农村老年患者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1前言

作为一个合格的护士,不但要有基本的医学、护理学知识,而且要懂得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治疗躯体疾病,还要用心理学知识,引导患者适应社会角色的变化,注意调节他们的心理因素。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针对不同的心理特征,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调动病人的主动作用,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与治疗,从而取得最佳疗效,缩短病程,促使健康,起到药物难以达到的效果。要懂得病人的心理,才能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病人,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笔者曾经在内地的县级医院工作多年,后又在上海区中心医院工作,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发现农村老年患者(以下简称“农老患者”)是老年患者群体中的特殊群体。由于生活在农村,与城市老人相比,他们生活环境闭塞,缺少文化,社会地位底(特别在生病时),经济条件差,从而产造成这些农老患者在病后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特征。这些不良的心理特征给临床护理,医生的确诊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根据2000—2007年间,通过对86人、年龄在60—86岁的患者(其中男:51人、女35人)的护理以及调查,略谈“农老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2农村老年患者心理特征

2.1迷信、无知的心理特征“农老患者”长期生活在农村,特别是生活在边远山区的“农老患者”,他们生活环境闭塞,文化水平低下。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因此,有些老人不相信现代

医学,认为靠求神拜佛就能治好病延误治疗时机。有的因缺乏医药知识,出现乱用药现象,不管什么病只用一种药,特别是那些症状不明显的严重疾病。如一姓李的农村老人出现腹痛两个多月,一直只吃止痛药和感冒药,最后晕倒而被送入医院,结果确诊为晚期癌症。

2.2自卑心理在一部分农老病人中,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悲观的,认为自己在世不长了,对许多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过去一辈子为子女劳累,是家庭的主力,而年老和疾病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在社会、家庭的地位亦随之下降,有的认为自己长期生病,给家人带来了负担,家里生活困难都是由于自己患病大笔医药费开支造成的,因此在家人面前抬不起头,存在自弃、自疚、抑郁、不安的状态,产生自卑感,甚至有的患者想走极端希望自己能尽早的离开这个世界,以减轻家庭负担。

2.3否认、回避心理这种心态主要表现在:(1)喜欢听“年轻”、“身体硬朗”、“还能下地干活”等褒奖词语,不希望他人说自己衰老,当生病时还极力隐瞒病情,尽量表现出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的样子。(2)“农老患者”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为了省钱,不给家庭增加经济上的压力和给亲人带来痛苦,回避现实,否认有病。(3)“农老患者”不象城市中的老人有退休金,有医疗保险,当劳动力失去后,他们的生活来源也随之失去生活水平只能依靠子女。患病后,这些老人怕遭到子女们的嫌弃而否认患病。尤其是女性病人。她们在患病前一直操劳家务,生病后仍勉强做家务

事,以示自己无病仍是家庭中的主力。

2.4不安和焦虑心理“农老患者”住院后,因生活秩序被打乱而引起不安和焦虑,农村老人受各种条件和环境的限制,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很少变动。因而与城市老年人相比,适应能力更差。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常规生活受到扰乱,极难适应,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现象。

2.5自尊与孤独心理农村老人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影响,家长制思想特别严重,平素性格固执,喜欢一言堂喜欢别人恭维服从,病后更易于坚持己见,不愿听从于他人,甚至断然拒绝治疗和护理,个别人也会鄙薄青年医生和护士。在自尊的后面这些农老病人同时深藏着一份孤独心理。在农村人上了年纪,有的子女就把他们看成一种负担,不愿意与之交往;有的子女即使对老人孝顺,但受文化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长期外出打工,他们对老人也只是能给予物质上的享受,而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却难以给予关心,致使老人产生孤独感。患病后,这些老人的孤独感会进一步加深,这时希望得到子女的关怀,以及求得别人同情和陪伴的欲望更加强烈。

2.6恐惧心理农村老人对疾病的恐惧感主要表现在:由于没有文化,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即使是患的不太严重的疾病,总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就是得了极为严重的疾病或者是什么不治之症。加之年老体弱,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常受死之威胁,而易产生恐惧心理、自卑心理。

3其特有的心理特点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3.1造成误诊“农老患者”不积极与医生配合,为了省钱,有许多症状不真实有效的向医生和护士反映,认为靠自身支撑能抵挡过去从而造成医务人员不能很好的了解病情而误诊。

3.2延缓疾病的恢复,甚至加速疾病的发展我们知道不良的心理特点对一个病人的恢复是消极的。在患病后,比起一般人,思想负担重、情绪波动大、心情沉重、病情得不到控制甚至加重,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农老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也给护理人员和医生带来极大困难。

4心理护理

4.1宣传科学和医学科普知识护士在临床护理时,视病人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宣传科学知识,介绍现医学的发展,让他们懂得,靠求神拜是治不了病的,生了病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也可介绍一般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和老年人的身体保健知识,讲解一些常用药的功能、用法,以及乱用药的危害。使他们养成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的习惯。

4.2关心、尊重“农老患者”“农老患者”多半是自卑、自怨,瞧不起自己,因而显得焦虑和苦闷。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理解、同情报和尊重。作为护士,不要因他们是农村老人而看不起。相反要多关心他们,在生活上要多给予照顾,尽可能地客观地安排一些适当的病人相互访问,促使他们相互交谈,以

解除他们的孤独感。同时,护士要尊重他们,称呼要恰当,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文雅,要耐心听取他们的倾诉,不可打断他们的谈话,不能表现厌烦情绪,对老人的健忘和唠叨要给予谅解,不要奚落与讥讽,能办到的事,尽量照他的要求办,以满足他们自尊心理的需要。

4.3争取家属及亲友的密切配合家属亲友的言行举止常直接影响着病人。特别是“农老患者”,因为他们的医疗费用主要来源于他们,他们是患难与共者的依靠。护理人员应对家属亲友进行保护医疗宣传,使之懂得,其良好情绪能给病人以安慰和支持,而其不良情绪则对病人是恶性的刺激,故不论遇到任何情况,特别是在经济上或病情严重时,都应保持沉着、冷静,切不可形露于色,而应和颜悦色地给病人以安慰、鼓励。对于那些嫌弃农老病人的子女,护士要做好他们有思想工作。让他们懂得:关心老人、爱护老人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他们积极解除老人的思想负担,为老人安心养病创造条件,使“农老患者”能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尽早康复。

4.4合理安排生活,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农老患者”由于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差,护士应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尽量满足其生活需要,创造出优美舒适的环境,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如尽量使室内陈设整齐清洁,美观幽雅、安静,尽力减少和避免各种气味、噪音,使病人生活在优美、静谧的环境之中。护士还应尊重“农老患者”几十年形成的习惯的嗜好,如休息、饮食习惯等,并设法引导“农老患者”互相聊天、交流情感,解除其寂寞心理。

4.5加强护理宣教“农老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清,态度消极,护士除通过自己的言行神态去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外,还应加强护理宣教,以通俗语言,结合病人的病情和症状,科学地向“农老患者”讲解基本病理知识,减轻他们因对疾病认识不清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对于那些重病患者应积极宣传现代医学科技的发达,树立“农老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胡佩诚.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M].1998:89.

[2]李荐中,刘忠立.医学心理学与现代心理护理[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1.

[3]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

[4]吴振云.老年心理健康的内涵、评估和研究概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2):799.

[5]周文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