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油精外涂及50%硫酸镁湿热敷缓解浅静脉补钾局部致痛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风油精外涂及50%硫酸镁湿热敷缓解浅静脉补钾局部致痛的对比研究

聂成梅

聂成梅(湖北省随州市中医医院内四科4413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018-02

【摘要】目的探讨风油精外涂缓解浅静脉补钾所致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将入选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为观察组,采用风油精在浅静脉滴注氯化钾时沿静脉穿刺点走向外涂;30例为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浅静脉补钾时肢体局部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时间短,肢体局部疼痛缓解快,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用药时间长,疼痛缓解慢,总有效率为44%。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风油精外涂缓解浅静脉补钾引起的疼痛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热敷。不良反应率为0%。

【关键词】风油精外涂静脉补钾疼痛研究

氯化钾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电解质补充剂。静脉补钾也是最常用的补钾方式。但在静脉输注含钾液的过程中,西医认为:由于钾离子对血管壁的强烈刺激,使支配血管的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宿,甚至痉挛,致血流速度减慢,局部含钾浓度相对较高而引起局部疼痛[1]。中医认为:由于钾离子的输入,致脉络损伤,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为此,大部分患者常感到穿刺部位或经静脉走向疼痛。有时患者还会因惧怕疼痛而拒绝输液。为了减轻患者痛苦,临床上常采用减慢滴数、热敷,疼痛难忍者,更换血管重新穿刺等方法。为了更好地寻找解决疼痛的方法,同时在减轻疼痛时发挥药物的有效性,2011年1月-7月,将我科50例静脉补钾的患者采用风油精外涂及50%硫酸镁湿热敷进行疼痛缓解的对比研究,前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方便抽样,选择2011年1月-7月在本科住院经浅静脉补钾的病人5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25—70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20—75岁。两组病人均意识清醒,能够较准确描述疼痛程度,均给予氯化钾7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静滴氯化钾时未输入任何可致局部疼痛的物质。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血管条件、输注药物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1.2.1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

风油精是由薄荷脑、樟脑、水杨酸甲酯、桉叶油、丁香酚等组成。

1.2.2用药方法

所有病人均选择弹性好、暴露明显、无破损、无炎症的手背、前臂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穿刺部位开始疼痛时,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后,直接将少许风油精,在静脉穿刺点前沿静脉走向3-5cm处局部皮肤涂擦,视疼痛程度每隔30~60min涂擦1次,静脉点滴每分钟40~60滴,直到氯化钾溶液输注完毕。对照组使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于穿刺部位上方5—8cm,水温50℃,每15-20分钟换一次,静脉滴注速度同上,热敷至液体输注完毕为止。评估两组病人的局部疼痛情况。

1.3观察指标

根据WHO对疼痛分级标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4]:将NRS中的0、1-3、4-6、7-10级分别对应于口头叙述法(VAS)中的0,1,2,3级,0级即无痛;1级即轻度疼痛:有痛感但可忍受;2级即中度疼痛,不能忍受;3级即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的观察,来判断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静脉疼痛分级标准自定的疗效评定标准为:使用风油精和50%硫酸镁湿热敷后,评价者应用评分量表到患者床前,让患者自己根据疼痛情况打分:0—3为显效、4—8为有效、9—1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X2检验分析

2结果

两种方法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50例(%)

表1示,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25,P<0.05)。

3讨论

3.1氯化钾静输致痛的原因

静脉补钾致痛的原因,目前,西医认为:与钾离子导致细胞离子分布发生变化,引起细胞膜电位的改变有关,同时钾离子刺激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局部钾离子浓度及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加剧疼痛的发生[1]。中医认为:由于钾离子的输入,致脉络损伤,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脉络不通,不通则痛。

3.2外涂风油精缓解静脉疼痛的优越性

薄荷脑具有清凉、止痛、止痒作用,外用能麻醉神经末梢;丁香酚也具有镇痛麻醉作用,并能促进皮肤吸收。桉油和樟脑都具有止痛抗菌作用;水杨酸甲酯可以增加皮肤通透性,使有效成分渗透更快。[2]正因为风油精能麻醉神经末梢,使周围组织神经传导阻滞;且能行气活血,疏通经脉,通则不痛。因而能使静输氯化钾时引起的疼痛缓解或减轻。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传统使用的50%硫酸镁湿热敷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其味苦、咸,有风化性,使温度不恒定,湿敷时间短,药效难以持久,疗效慢[3];操作不方便,外敷的纱布需随时保持温度与湿度,故每隔15-20分钟就需更换,易浸湿床单使其变硬;且在皮肤表面容易形成积晶,对患者的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影响舒适感。而我科采用风油精外涂,方法简单,只需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后,直接将少许风油精,在静脉穿刺点前沿静脉走向3-5cm处局部皮肤涂擦,视疼痛程度每隔30~60min涂擦1次。既不易浸湿衣物,更不需要把握温度,且风油精还具有芳香提神、解除疲劳的双重功效。除孕妇、3岁以下的儿童及有皮肤损伤或溃疡者不能用外,其余人群都很安全。临床实践证明,使用风油精外涂能迅速缓解静输氯化钾致痛,总有效率为96%。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而且采用风油精外涂缓解静输氯化钾致痛,临床操作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止痛时间快,副作用少,不仅避免了再次穿刺的痛苦,而且保证了药物按要求的滴数输完,达到了疗效,促进了康复。同时净化了病室空气,使病人在一个芳香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分散了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提高了对疼痛的耐受度,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了静输氯化钾的副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肖煜东.静点药物静脉炎和疼痛发生机理的探讨及防治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717.

[2]陈光亮,余玉宝,李冬梅.薄荷油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年7卷2期.

[3]莫湛梅,罗彩芳.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疗效观察2007,4(16):28.

[4]洪瑞乔,王逸茹,林赛娥,李德锐.数字疼痛分级法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3年07期.

[5]胡艳藻,李凤娥.利多卡因与普鲁卡因缓解静脉输注氯化钾致痛的对比研究成都医学,2000年,26卷3期.

[6]王艳,郑宁,肖海丽.精密过滤输液器预防氯化钾输液疼痛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