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学具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3

“器乐学具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刘环

刘环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中学523200

摘要:器乐学具进入课堂,不仅改变了音乐课堂的结构,而且给学生创造了欢乐的学习音乐的环境与氛围。它以新颖独特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笔者从器乐学具与其它音乐技能的结合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器乐学具教学重要性结合表现力素质教育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器乐进课堂尤其是学具进课堂的活动在我省可谓是遍地开花。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美的陶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是音乐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形成学生音乐技能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我校历届入学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唱不准音,95%的学生不会识简谱。通过调查表明,由于师资及音教器材不足,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未能给学生打下应有的基础,这些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音乐课程,几乎是从零开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上好音乐课,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把器乐教学尤其是学具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与其它音乐技能相结合来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认为,所有的青小年,只要不是白痴,都可以学好音乐,而学习音乐则应从乐器入手。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人人都有一件乐器,如竖笛、竹笛、二胡、琵琶、小提琴、小号、圆号、长号、长笛、单簧管、萨克管、手风琴、电子琴、吉他、打击乐等。而学具进课堂的优势在于:1.固定音高。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音高概念。2.简单易学。简单易学的乐器,可以使学生易于感受到运用乐器来表现音乐的乐趣。3.方便携带。学具乐器都很轻便小巧,这样就照顾到了全体学生,不会给他们本已沉重的书包造成太大的负担。4.经济实惠。经济实惠的价格使广大学生都能接受到器乐学习。

器乐学具进入课堂,不仅改变了音乐课堂的结构,而且给学生创造了欢乐的学习音乐的环境与氛围。它以新颖独特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当老师范奏乐曲所产生的美妙的旋律,既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美妙的旋律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使学生不知疲倦地去体验音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他们期望自身也能去演奏优美的旋律,享受美的欢乐。这种兴趣的产生,就是学好音乐的巨大动力。下面我从器乐学具与其它音乐技能的结合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学具教学和视唱练耳有机结合

1.学具教学和视唱练耳有机结合在一起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识谱能力、视奏能力和音准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在视唱和练耳练习中,要求学生在瞬间对乐谱上的音高、旋律、各种记号、速度等作出敏捷的反应并反映在乐器演奏上,奏出准确的音高、优美的旋律和不同的节奏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视唱和练耳的技能,而且提高了学具演奏能力和识谱能力,从而获得了更准确地理解音乐与表现音乐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2.演奏乐器需要一定的演奏技能,处理好演奏技能训练和音乐表现力的关系是教学关键。在上乐理课时可让学生在自己的音乐学具上理解乐音体系、音列、音级、音名、唱名、音组、八度、节奏、节拍、变化音、各种记号以及大小调音阶、五声音阶、调试、调性、转调等音乐概念,并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又用实践促进理论,使概念不空洞、理论不枯燥。

3.无论主题是欣赏、唱歌还是器乐演奏,教师都要用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才能理解音乐的意境,体会旋律的优雅动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作曲游戏”,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节奏,或根据节奏编几个小节的旋律,或让学生填写旋律、发展旋律,或通过乐器的演奏,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切身体验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创造美;在游戏中自己去探索音乐、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音乐表现力;在具体教学中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节奏型都说出来,然后让学生按拍子自由组合,敲一敲,看这组节奏适合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再填上音符演奏。学生因已具备对熟悉旋律的理解能力,创作出的旋律都大同小异,有许多相似这处,可进一步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音乐节奏,如动物叫声、钟表的嘀哒声。学生能说出许多节奏,再给这些小曲加上名字如动物园、时间飞船,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组合,可以一人完成,也可以选择大家一起来完成,然后自己用乐器来演奏,检查自己的作曲是否好听。经过自由发挥,学生创作了许多有趣的旋律,也有十分优美的。通过教师的用心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自由创作中得到了发展。

二、学具教学与唱歌教学相结合

通过寓教于美、寓教于乐的形式,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具教学与声乐相结合的综合课的作用。器乐与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两种体裁,是一对“孪生姐妹”,因此它们的“结合”对实施全面的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器乐与唱歌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教师将这两种教学内容相结合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能够获得相得益彰的理想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终将达到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陶冶其情操之目的。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通过学具演奏或唱歌,从而感受到乐曲的乐句、节奏、速度、情绪等要素,然后将其感受再通过唱歌或学具演奏表达出来。这种唱奏交替、穿插进行,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综合课教学时,应抓住基本训练与新课教学两个环节,将学具教学与唱歌穿插进行。当学生达到唱歌与演奏要求时,再将学生分组,一组唱歌,一组演奏,唱歌与演奏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即学具演奏可以帮助唱歌组唱准音高节奏,而唱歌组又可以启发器乐演奏组的感情,使其更富有歌唱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集体协作的精神。

3.学具教学与唱歌两项教学内容共有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选编“一曲多用”的综合练习曲,既可作器乐基本功练习曲,又可以作发声练习曲,甚至于作合唱练习曲,这种巧妙的结合可以发挥乐曲的立体综合教学效应。范唱、范奏是综合课的重要一环,教师要用其音乐美的魅力去激发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在教学中将合奏连排与合理练习这一关键教学环节科学而巧妙地结合,不仅有利于发挥器乐学具的作用,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准,建立固定音高的概念,还能提高他们的合奏、合唱等综合音乐素质。

三、学具教学与音乐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要抓好课外活动器乐教学,搞好多种形式的训练。课外各种器乐队的活动,是音乐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贯彻艺术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知识的应用范围,增强了学生的识谱、视奏、听觉能力和集体配合能力,同时还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力,尤其是通过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的协调作用,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正式排练时,应有严格的纪律和具体的要求。(1)介绍乐曲的内容、风格以及排练要求。(2)校音,以标准音为高度进行各乐器的定音过程。(3)分声部排练,各声部按乐曲要求必须音准、熟练、整齐、协调。(4)集体排练,开始用较慢的速度进行,可分小节或分段落排练,难点部分重点排,直到解决,然后按乐曲的速度、力度、标记、情绪、风格等要求进行排练,做到精益求精。合奏排练,是提高学生对和声的感受和体验,各声部的和声效果所构成的立体美妙的声音是齐奏无法相比的。这种教学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音乐教育,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兴趣提高了,技能也逐步掌握了。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演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在乐器训练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组织学生实践操作,进行检验性的演奏。将学生按座位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堂上轮流演奏同一首乐曲,进行比赛,发挥学生所特有的荣誉感。演奏后让学生举手点评,教师再作评价。可开展演出活动,让学生们做好充分准备,将他们演奏的曲目用录音机录制下来,然后放给他们听,进行自我评议,找出优缺点;同时有条件的还可以将他们演奏的实况用录像机录制下来,放给他们看,让他们评论一下演奏姿势和演奏表情。组织学生不定期举行汇演和交流,让同学之间、学校之间互相观摩,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技能,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和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

我校的乐队,在历来的音乐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全部由学校学具乐队担任伴奏任务的大合唱《走进新时代》、《在太行山上》曾在市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我们还经常参加迎宾、庆典、运动会开幕式、升旗仪式等演奏活动,得到了社会同行的高度评价。

总之,器乐学具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应特别注重在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乐器演奏训练的简单性和重复性,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可用一些节奏乐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渴望、表扬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抹杀音乐能力较弱学生练习的信心,也不能抑制能力较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开展较复杂的合作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演奏不同难度的声部,尽可能地减少技术上的负担,使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所担任的声部游刃有余。这样既增强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又营造了一种和谐、共振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培养了自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完善了自身良好的个性。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声肯定、一句赞扬都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要多激励、勤辅导、多引导、少否定,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课堂器乐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降低吹奏难度,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对音乐的感知和乐器吹奏的表现力上,这样可以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器乐学习兴趣和乐器表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训练,会使学生在乐器学习过程中得以磨练意志,使他们坚强起来。

新课程改革,必将带动教育教学方式的整体变革。器乐进课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器乐教学方面有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解决,作为器乐进课堂的具体执行者,我们要在素质上居高临下,教学中平易近人,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使学生打破学器乐的恐惧感,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联想力,让他们展开想象的双翅自由飞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2]曹理缪裴言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4月。

[3](美)罗伯特库蒂塔著《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新华出版社,2002年4月第八章。

[4]朱则平主编《全国新课程器乐教学优秀文集》.花城出版社,2006年出版。

[5]高厚永著《民族器乐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