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教学为平台,激活农村中职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以语文教学为平台,激活农村中职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陶荣希

陶荣希(柳州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广西柳州545600)

摘要: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渠道,现实效果却不尽人意,特别是农村中职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相当匮乏。要从农村中职学校实际出发,提高教师的语文素质,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编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开展诵读传统文化活动,以激活农村中职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教育农村语文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其文化底蕴不断影响着每一代人。语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显著特点,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新大纲对语文学科赋予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因此,需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来,将其与现代教育结合,以便让中职生更好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人们的教育观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依旧挂在嘴边,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通过与农村中职生的交流,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生旦净末丑”、“亭台楼阁厅廊榭”等中华文化,不知道《四书》、《五经》所指何物,不知道儒墨道法等诸子有何思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农村中职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相当匮乏。造成这一结果原因很多:一是农村职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小城镇和农村,其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家长长年在外务工,对子女的教育鞭长莫及,在传统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等方面的教育严重缺失。二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很多农村学生接受九义教育的基础条件并不好,学生在客观上缺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环境和氛围,在主观上缺乏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认识和要求。三是农村中职学校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文化课的教学,淡化了对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四是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被动地为了考试而学,老师也是为了考试而教,把一篇充满灵气与美感的选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漠视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价值,上课生硬死板,只看重讲考点却没有拓宽,内容也多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很少有其他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介绍。这样就导致教学缺乏新意,不足以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五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时代的特点,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自身语言的独特性,文言文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现如今,在农村城镇中能够阅读古代文献原著的人群越来越少,而当我们读不懂文字的时候,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已经出现了断层。六是母语教育弱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母语非常重要。从现实的高考、中考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不再是国内教育的主流,外来文化反而愈加受到国人的青睐、追捧,英语与母语并重,甚至出现了许多学生母语使用能力不如外语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如果失去了这个家园,就会导致精神归宿的迷失。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语文学科将成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

如何在农村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构想:

一、提高语文教师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保证。中职语文课程因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博学多才,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因此,身处农村的中职教师更应钻研教材,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因大师的讲演而精彩纷呈,也会因庸者的说教而味同嚼蜡。

二、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的专业性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活动性、多彩性,更易开展对话教学和情感教学,更易构建以读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自主化、朗读情感化、理解个性化、作业多样化,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尽情观赏中华文学之美景。

三、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农村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实情,应适时改进教学方法。但很多农村中职语文教师仍囿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普高教学如出一辙,过于探究语文的一般知识,容易把一篇充满灵气与美感的选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闻而生厌。

1.激发学习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是否“乐学”是极为重要的,倘若学生没有了兴趣,无论如何丰富多彩,也会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因此,要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使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

2.创设学习情境。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无论在时代还是在艺术思想上与当今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差距,语言表达的“跳跃性”、“陌生化”以及文学作品自身深厚悠长的人生意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吸收。可利用音乐、运用多媒体、采用亲身体验等方法创设情境。

四、改革教学评价。目前,很多农村中职学校还是沿用成绩高低等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这显然不利于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功能的全面培养,不利于中职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人性化的教学评价,多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成长,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

五、编辑校本教材。尽管课本上总有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单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学知识,但相对于内涵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其覆盖面还是很有限的。加上农村中职学校缺少学习氛围,学生往往只得到一个抽象的概念,无法使其饱满,更不要说领悟其中蕴涵的文化精华。农村中职学校没有较大的升学压力,可编辑一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内容可包括中华经典文学、中国艺术、中国民间文化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六、开展诵读传统文化活动。如开展321活动:每天让学生诵读一首古诗文;每天广播一篇经典名作;每天通过广播向学生解说一句经典名言、一个成语故事。每周教师讲读一篇经典名作;每周看一段经典影视。每学期开展一次古诗文朗诵竞赛活动。用活动推动学生反复阅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文化,激发学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学生与中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学生就获得了与中华传统文化对话的话语权。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民族灵魂。结合农村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探索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保证农村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才能显现中职语文教育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