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例哺乳期妇女知信行的调查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99例哺乳期妇女知信行的调查与分析

李媛1库洪安1岳丽萍2

李媛1库洪安1岳丽萍2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外一科一区北京100083;2.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黑农江佳木斯154007)

作者简介:李媛(1986.5-),女,本科,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以期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调查2010年4月-2010年6月产后复查的99例产妇,对其母婴一般状况、分娩方式、产后开奶时间、奶瓶的使用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分娩方式、开奶时间、奶瓶的使用与否、产妇的心理及文化程度和对母乳喂养的态度等均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结论:哺乳期妇女在行为水平上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关键词】母乳喂养;哺乳期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011-02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UNICEF),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然而实际的母乳喂养形势不容乐观。20世纪70年代起,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国际化现象开始波及我国。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母乳喂养率已回升到60%左右,但在我国则继续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纯母乳喂养率大城市低于小城市,城市低于农村,而且近年来有逐步下降的趋势[1-3]。《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母乳喂养率应达到85%。但参照近年国内文献报道,母乳喂养率远远达不到此标准[4]。这不仅与产妇自身生理条件有关,还受经济、文化、社会心理行为等多种社会学因素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调查本地区育龄妇女产后42天内母乳喂养状况并对其进行知信行分析。发现母乳喂养率降低的影响因素和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现将其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于2010年4月一2010年6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病房分娩后42天前来复查的99名产妇进行调查。纳入和排除标准为:①育有活婴;②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可用普通话交流;③完全人工喂养除外;排除因母婴健康因素影响母乳喂养者。

1.2调查方法:调查问卷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知信行调查问卷(问卷经专家进行检验)。内容包括产妇一般资料8项,有关哺乳期的知信行问题(知识项11道,信念项9道,行为项11道)。所有问卷均由同一名门诊护士发放,指导填写,收集。问卷由病人当场填写,当场收回。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哺乳期妇女99例。其中,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者25例(25.3%),大学及以上者74例(74.7%);初产妇95例(96%),经产妇4例(4%);男孩59例(59.6%),女孩40例(40.4%);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者81例(81.8%),2000及以下者18例(18.2%);接受产前教育者69例(69.7%),未接受产前教育者30例(30.3%);其母乳喂养知识来源为44例(44.4%)来自长辈,2例(2%)来自朋友,25例(25.3%)来自医务人员,28例(28.3%)来自电视网络书籍。

2.2哺乳期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

2.3哺乳期的态度信念:95例(96%)认为孩子的性别不会影响哺乳方式的选择;62例(62.6%)在宝宝出生前打算纯母乳喂养;51例(515%)认为在母乳喂养之外应该添加其他的乳制品对宝宝的全面成长更有帮助;68例(68.7%)认为坚持母乳喂养对宝宝的成长以及自己的恢复有好处;89例(89.9%)认为在孕期开始了解母乳喂养知识对宝宝的喂养有帮助。同时,85例(85.9%)信任产科医生提出的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

2.4产褥期的行为方式,见表2。

2.5哺乳期妇女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分析:哺乳期妇女知识水平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者得分与大学以下水平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哺乳期妇女行为水平与分娩方式密切相关,自然分娩者与剖宫产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哺乳期妇女行为水平与开奶时间密切相关,24小时内与24小时后开奶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哺乳期妇女行为水平与孕期教育密切相关,参加产前教育者与未参加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产褥期妇女知信行影响因素见表3)

3讨论

3.1哺乳期妇女对母乳喂养知识掌握较好:表1显示,产妇对宝宝大便的颜色、次数、性状;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如何进行乳头保护;宝宝吃母乳是否会营养不良等的准确知晓率均在50-90%之间。只有10%左右的产妇对部分问题处于“不清楚”的状态。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知信行理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形成积极,正确的健康信念和态度的基础,而正确的健康信念与态度则是改变行为的动力[5]。因此,,说明经过多年的宣教,提高哺乳期妇女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水平是提高哺乳期妇女的信念,行为及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3.2健康教育加强:对产妇态度信念的调查中,显示95.6%的产妇认为孩子的性别不会影响哺乳方式的选择;62.6%在宝宝出生前打算纯母乳喂养;51.5%认为在母乳喂养之外应该添加其他的乳制品对宝宝的全面成长更有帮助;68.7%认为坚持母乳喂养对宝宝的成长以及自己的恢复有好处;89.9%认为在孕期开始了解母乳喂养知识对宝宝的喂养有帮助;85.9%信任产科医生提出的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产妇的良好的信念与态度给医务人员进一步的健康宣教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3.3应抓住重点难点,展开健康教育: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在对母乳喂养的优点了解相对较好,但在实际喂养方式方法方面存在着显著的误区。有54.6%的产妇在怀孕期间没有进行过乳头准备。事实上,这些都是哺乳期妇女生活上的误区。怀孕期间应定期按摩乳房,对乳房进行定期保健护理,哺乳前可先按摩乳房,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可防止局部皮肤干燥,皲裂[6]。42.4%的产妇不知道应如何对乳头进行保护;有53.5%的产妇觉得自己奶量不够宝宝吃,而36.4%的产妇不知道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这与目前国内研究相吻合[7]。事实上,产妇对奶量不足的主观判断主要是自觉奶不胀或婴儿不安等,并非真正的母乳不足,而是自以为婴儿没吃饱,人为的添加奶粉。而常见的乳房问题有时会造成母乳喂养困难,如平坦或凹陷乳头、过长过大的乳头、乳房肿胀、乳腺炎和乳头皲裂等,因而在孕期进行乳头准备则更显其重要性[3]。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有79.8%的产妇选择剖宫产,产科剖宫产率增高,同时孕产妇绝大多数为独生女,初产妇在孕期受到各方面的保护,其自理能力相对不足,产后母亲角色转化慢。由于产后切口疼痛或输液、留置尿管、体位受限、麻醉、书中出血、限制进食等诸多不舒适因素,使产妇畏惧给新生儿哺喂。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8-10]。

3.4医务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有针对性的展开,以提高哺乳期妇女的知信行水平:调查显示,哺乳期妇女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较广,网络,电视,书籍,医务人员,长辈等都是其知识来源的重要途径,但根据调查结果态度项分析,哺乳期妇女对医务人员有着很高的信任度,这就提醒医务人员尽可能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除了口头宣教外,还可以定期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介绍产妇专业认可度高的健康教育书籍以及相关的网站等,适当地可将其长辈家属等也列入健康宣教对象,以防止传统的陈规陋习的引进。

哺乳期妇女的知信行与产妇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是否参加孕期教育以及开奶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因此,医务人员应该根据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采取多种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以提高产妇的知信行水平。

4小结

本调查发现哺乳期妇女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较好,态度信念方面,相对水平较高,行为水平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医务人员应该在哺乳期护理工作中将知信行理论贯穿其中,重点突出,讲求方法,以帮助广大的哺乳期妇女提高认知水平,确立健康信念,掌握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燕秋,康楚云,王燕,等.1998-2003年中国母乳喂养与婴儿过渡期食物添加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3):222

[2]郭素芳,王临虹,赵卫红,等.中国城市母乳喂养行为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4):227

[3]刘克玲,王临虹,张德英,等.中国部分城市婴幼儿母亲的养育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2):114-115

[4]郭素芳,王临红,赵卫红.中国城市母乳喂养行为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4(9):277

[5]黄敬亨.健康教育学[S].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8-34

[6]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71

[7]徐韬,于晓松,李晨嫣.我国母乳喂养现状与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8,17:2464-2467

[8]赵璐,宫玉花.影响基层地区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02-3303

[9]江志鸿,李声.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4:3495-3596

[10]罗宏,白萍,谢智萍.护患关系行为模式对剖宫产后母亲行为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7):88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