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 2

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胡沁梅1陈晓梅2

胡沁梅1陈晓梅2

(1四川省都江堰市妇幼保健医院儿科四川都江堰611800;2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内二科四川泸州646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246-02

护理工作是以患者生命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性工作,随着患者对就医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各种新型高科技仪器设备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使临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更加复杂多样。面对存在的风险,如何正确防范,是护理行业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常见的护理风险

1.1护理管理环节

1.1.1部分医院特殊科室(如供应室、ICU、血透室、手术室、急诊室等)布局不合理。

1.1.2护士配置不足。

人员不足,医院补充不及时;部分护士在编不在岗,医院编制少,无法补充;医院床位利用率在110%以上,没有增加人员。

1.1.3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与现在的护理功能要求不相匹配。

医院在改扩建中不增添新护理用具。因使用率不高而不配置。

1.1.4护理风险意识差、缺少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及措施,没有定期收集、分析、总结护理风险信息。

1.1.5昏迷、躁动或老年患者有坠床、烫伤的危险。

1.1.6地面湿滑、或夜间光线差有跌倒、摔伤的危险。

1.1.7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家属陪护,有意外发生的危险。

1.1.8医保患者不够入院治疗标准,为增加经济效益收入院,导致病情与病志不符,医嘱与病情不符,护理记录与病情不符,护理措施在实施上有隐患。

1.1.9患者外出、离院没有履行请假制度。

1.2病区管理环节

1.2.1护理文书书写的风险环节

护士在处理或执行医嘱时过于机械,有时对医生的错误医嘱不能发现或发现后还错误执行;医嘱不规范,护士按常规执行;病情突变或特殊用药,护理记录不及时或没体现;医嘱未及时联系,护士执行或核对不及时,造成护士处置不及时或漏执行的情况发生;非抢救时口头医嘱或抢救时口头医嘱未按时补写,导致护理记录与医嘱用药不一致;一种药物两个或两个以上商品名,医生下医嘱时,有时不明确,护士有混淆的可能。

1.2.2护理操作时的风险环节

有创护理操作没有履行告知、签字制度,导致意外情况发生时,患者、家属不理解;静脉输液时操作不当或巡视病房不及时,液体外渗没及时发现导致组织肿胀甚至坏死,或异常情况发现不及时,出现不良反应;操作中查对制度执行不严,用错药或违规操作;有些药物在保存及输液过程中需避光,但护士没有按要求去做,导致药效降低达不到治疗目的;抢救物品、器械没呈备用状态,或使用不熟练、失误,影响抢救效果。

1.2.3药品管理使用时的风险环节

麻毒药没有按要求管理弃去;贵重药品没有专人、上锁保管及交接;试敏药液没有现用现配,剂量、浓度不准确;无需做试敏的药物出现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报告不及时;口服药没有药剂科统一摆药,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到口服药顿服到口。

1.2.4消毒隔离风险环节

一次性医疗用品过期或反复使用;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器械清洗不彻底等);治疗室、手术室空气、无菌器械及医护人员的手消毒不彻底;个人防护意识差,接触患者不重视洗手、处置医疗废物不规范、接触患者污染物不采取自我防护等。

1.3护士本身因素

1.3.1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不好,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结果,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3.2法律意识淡薄如护士操作时,使病人身体暴露时间过长,面积过大;护士不经意地言谈,泄露了病员的隐私;护士碍于人情,违背操作程序执行医嘱等等,均易引起纠纷的发生。

1.3.3护士在工作中经常要铺床、搬运病人或重物,若方法不正确或姿势不良,较易发生职业性腰背痛。加药、配药过程中经常被安瓿划伤,不慎被药液溅在手部。

1.3.4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如果粗心大意、经验缺乏或责任心不强等,特别是夜间独立值班时,认为病人病情不重而没有通知值班医师处理,或者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导致病人病情加重或死亡,就会造成纠纷。

2.管理对策

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1.1加强组织管理一旦发现因患方或疾病因素导致的医疗风险,及时报告,以确认事件发生的事实,并投入力量尽快解决问题,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2.1.2制定并坚持有意义的规范和标准及质量保证计划如制定完善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消毒灭菌技术规范,护理缺陷、过失防范预案等,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2.2改善工作环境

2.2.1加强对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主动积极地采取普通性预防措施,对发生针刺伤、锐利器械损伤等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局部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

2.2.2病区内的各种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处于备用状态,每个护士要熟悉放置位置,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同时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能。

2.3规范职业行为,提高整体素质

2.3.1确定临床督导护士职业规范

(1)严格遵守的护理操作规程,按护理级别的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对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手术、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在日常工作中,时时提醒护士遵守职业规范,把好环节质量关。

(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按有关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按规定处理医用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3)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抢救患者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使护理记录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完整,并予妥善保管。

(4)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加强护患沟通,搞好医护配合。

2.3.2强化“三基”培训科室坚持至少1月1次理论学习、护理查房、技术操作考核,每季度1次理论考试,随时掌握科室护理新技术新理论,使护士技术娴熟,操作准确无误、无并发症。

2.3.3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做好入院宣教,履行告知义务,告诉病人或家属妥善保管个人财物;下床行走、就餐、入厕应注意安全,小心路滑跌倒;把身体的不适和需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2)在病人和家属中开展健康教育,讲明病人的病情及预后,需采取的治疗措施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病人的情绪障碍可能对治疗产生的影响;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须履行告知制度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须履行签字手续;病人死亡应及时解释病人死亡原因,必要时商定尸检,通过增进护患合作与交流,降低护理纠纷发生。

2.3.4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风险防范教育

(1)护士长应着力进行责任心、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护士自觉接受护理质量管理的监督,消除抵触情绪,使自身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的职业风范,从源头上减少护理缺陷和过失。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真情为患者服务。

(2)定期开展风险防范教育,如召开护理事故分析会,对护理事故或缺陷、漏洞进行分析,提高护士预知发生事故的能力。如出现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和护理部,不得隐瞒,并保存好病历。

(3)提高护士对病人权利与义务的正确认识,自觉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2.3.5调节情绪

护士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有压力时,学会释放、应对压力,排除干扰和控制情绪。护士长关心关爱护士,根据工作任务配备比例合适的护士人数,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确保护士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应对复杂的临床护理。

3.小结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患者诊疗全过程,甚至护士的整个职业生涯,我们只有从管理角度对各种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才能有效落实护理风险管理,保障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