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规范活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规范活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的效果研究

胡新褚凤翔邵晓玉沈楠胡雪亮窦圣红贾秋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护理部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规范活动护理对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缩短效果。方法将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108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规范活动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上机时)及干预后(脱机时),生活处理能力、肌力、机械通气时间三项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21±1.13)d和(11.21±2.97)d,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达40分以上者有38人,平均值为49.7,肌力基本在III~IV级,而对照组Barthel指数达40分以上者20人,肌力基本在II~III级,两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规范活动临床效果显著,使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得以缩短,同时生活处理能力、肌力均较单独常规护理所提高。

关键词: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早期规范活动

重症肺炎是一个病情发展迅速、临床症状重、死亡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此疾病的治疗需要高度重视[1-2]。它不仅有普通肺炎的呼吸系统症状,还有着呼吸衰竭的危险,所以医护人员应对重症肺炎患者高度重视,给予加倍的耐心和专业的护理,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和抢救过程中,呼吸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措施[3-4]。与此同时合理的早期规范活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针对早期规范活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的效果,对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54例重症肺炎患者,结果显示早期规范活动效果良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108例重症肺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为(78.52±5.14)岁,伴有I型呼吸衰竭36例,Ⅱ型呼吸衰竭的有18例,ApacheⅡ评分为(15.02±3.98)分;对照组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为(79.10±4.13)岁,I型呼吸衰竭34例,Ⅱ型呼吸衰竭20例,ApacheI评分为(14.98±3.82)分。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对比表明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入院后按照重症肺炎的症状进行干预治疗,包括抗感染、化痰止咳、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使得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1.3护理方案

对照组患者护理主要采用综合护理方案,主要为拍、湿和护理监护等,并同时配合翻身、拍背和低频脉冲治疗,保证持续湿化同时使得气段温度维持在37℃左右;约间隔2小时进行吸痰一次并保证及时吸痰,保持低负压吸引100-150mmHg,如果患者痰液粘稠需要及时配合雾化治疗。

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况和身体状况循序渐进的进行早期的规范活动,在患者意识不清是,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每天3次的被动规范活动,间隔2小时转身侧卧,待患者意识有所恢复后,除外进行上述的被动活动,护士还需向患者说明活动意义,并嘱患者进行主动活动,如保证床上坐位,2次/天,每次不少于20分钟,每日3次的抓握练习和双上肢上举练习,每次10分钟。当患者手臂能够抵抗重力移动后,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双下肢的的练习。在患者小腿能够抵抗重力移动后,再鼓励患者没有主动坐在椅子上至少20min[6]。同时监测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评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肌力、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如果患者出现活动新发心律异常、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心肌缺血等情况应停止活动。

对患者肌力的评定方法及记录采用0-5级的肌力六级分法。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标准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表,总分为100分,共分0-3级。

1.4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并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上机时)及干预后(脱机时)的生活处理能力、肌力、机械通气时间三项评价指标的差异进行研究比较,应用早期规范活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达40分以上者有38人,平均值为49.7,肌力基本在3~4级,而对照组Barthel指数达40分以上者20人,肌力基本在2~3级,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对比

3.讨论

重症肺炎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应该卧床,并且患者的活动受到限制,大约2天左右将会出现肌肉萎缩、力量下降以及运动协调能力下降等情况[6]。系统评定患者状况后进行早期规范的活动护理方法可以使得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加强,肺泡残存气体体积和膨胀度降低,患者的心肺功能明显好转,并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患者肌力等级以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根据本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规范活动后对于重症肺炎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可以明显缩短,结果为(6.21±1.13)d。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肌力等级基本在II~III级,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平均值达49.7。

综上,应用早期规范活动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提高肌力等级与Barthel指数,并可以降低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方志成,郑翔,陈黎.强化液体管理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580-1582.

[2]殷永平.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114-114.

[3]冯洁惠,浦其斌,高春华,等.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4(4):662-663.

[4]吴宗劲,华海湖,葛海锋,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7):2514-2516.

[5]冯洁惠,徐建宁,高春华,等.运动疗法用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7):566-568.

[6]舒敏,于长久,朱靖.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3):180-181.

作者简介:姓名:胡新,性别:女,出生:1978年02月13日,籍贯:辽宁沈阳,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护师,职务:护士长,研究方向:危重症护理及护理培训

课题名称: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规范活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的效果研究课题编号:SFZD-2015116